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之香山公园红色文化遗产考察活动

  • 图文/姚润钖 审核/尚雪
  • 创建时间: 2025-04-01

仲春时节虽偶有春寒料峭,却已掩不住满城春色。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师生在考古系教工党支部带领下,开展了"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进行考察学习。

 

双清别墅石碑前合影

活动伊始,我们来到双清别墅东侧平房。这里曾是清代静宜园的上鹿园,后成为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和司机班的办公居住地。院内陈列着一辆毛泽东西苑阅兵同款吉普车,斑驳的车身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不远处则是双清别墅。这座位于香山南麓半山腰的建筑,因院内两泓清泉而得名。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了渡江战役,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关键篇章。展厅里的珍贵陈列,生动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让这座建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见证。

接着,我们探访了来青轩。作为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这里后来成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的办公居住地。修缮后的院落,部分建筑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让我们得以想象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

  志愿者姚润钖同学在双清别墅东侧平房给师生讲解


 双清别墅院内合影

我们的脚步继续向前,来到小白楼。它的前身是清代绿云舫,后遭英法联军焚毁,香山慈幼院时期改建为图书馆,中共中央进驻后又成为中共中央图书馆,后更名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图书馆”。这座建筑跨越不同时代,承载着文化与革命的记忆。

随后,我们步入思亲舍。这里原是香山慈幼院校友的住所,后成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办公地。如今,它不仅是一处历史建筑,更寄托着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

  不远处,多云亭静静矗立。它曾是静宜园的一处胜景,历经战火损毁后由香山慈幼院重建,中共中央宣传部也曾在此办公。修缮后的亭内,陈列着当年的旧家具和老物件,仿佛能看见工作人员伏案工作的身影。

继续前行,丽瞩楼映入眼帘。这座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的建筑,后来被改建为理化馆,中共中央进驻后成为专用电话局。如今,复建的房间还原了当年的通讯设施,让我们得以一窥革命时期的通讯历史。

香山饭店是此行的终点。这座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杰作,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与现代建筑理念,从布局到细节,无不体现着对传统美学的创新传承。


 小白楼

 
多云亭


 杏花正盛

此次香山之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遗产的厚重。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肩负着连接未来的使命与担当,每一座建筑、每一件文物都宛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讲述着独一无二的故事。我们深切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传承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齐心协力,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岁月长河中代代传承,永不磨灭。

【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文化遗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有助于我校师生培养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树立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信仰,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