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在“国科大谷雨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师生来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向小朋友们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含三个项目:造纸术介绍、扎染工艺介绍、巧手做香囊。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东汉时期的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和推广。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知识交流,使得书写材料更加轻便、易得,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在同学的讲解下了解了造纸术的历史和原理,并亲手体验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纸的制作过程,感受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扎染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染色工艺。据史书记载,扎染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扎染工艺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匠人们运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创意性的束缚。随后,利用天然或化学染料进行染色,待解开束缚后,织物上便呈现出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效果。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通过浸湿、捆扎、染色、静置、漂洗、晾干等一系列工艺流程,亲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领略了扎染和传统文化的韵味。
香囊在古代的用途广泛,除了基本的熏香,还被认为有驱虫、辟邪、防腐的作用。如今,香囊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床头、车厢等场所的常用挂饰。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中药香囊中的挥发性物质能抑制病毒感染,同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各自挑选了心仪的中草药,亲手将它们装入囊中,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药香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次传统文化宣教活动向前来参加的孩子们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对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