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院庆活动 | 人文学院举办工程哲学与伦理圆桌论坛

  • 文/吕弈诗、张云昊  图/孙皖湘
  • 创建时间: 2023-11-22

20231118日下午,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人文学院45周年院庆活动的组成部分,“工程哲学与伦理:前沿对话”圆桌论坛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报告厅举行。国科大人文学院李伯聪教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夏保华教授、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贾玉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恒力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志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科技发展处徐立研究员作为圆桌会嘉宾到会研讨,其中张恒力、张志会和徐立都是从国科大人文学院毕业并获得科技哲学博士学位的优秀校友。人文学院王大洲教授主持圆桌会。

王大洲教授主持圆桌论坛 

李伯聪首先发言,他强调工程哲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正是在工程界和哲学界的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中,工程哲学实现了跨界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可以说工程哲学是工程界和哲学界的“大合唱”。他进一步谈到了工程哲学的新形势,认为工程哲学正在实现新老更替,迎来第二个新的发展阶段。他期待作为主力的接棒者特别是年轻人在这个阶段中能够取得更新、更好、更大的成果。


李伯聪教授发言 

夏保华阐释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实践逻辑。他指出,中国提出自主创新有着独特的背景,就是看到了西方世界创新进程中“物与物之战”背后那些未被重视的价值,从而导向“物与价值之战”;中国自主创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实践,即在价值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安排,具体包括人文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民主价值、责任价值五个方面,而自主创新的根本目标则是基于这些价值实践实现深刻的技术转型。

夏保华教授发言

贾玉树提出了工程的世界观,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是X的工程”。X可以是形形色色的创世神,可以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确立起来的人,可以是未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机器人。他认为工程的世界观应该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它不同于科学的世界观,但又与科学的世界观相辅相成,能够把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思想整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更加实证的世界观,工程的世界观意味着当代哲学的新境界。

贾玉树教授发言 

张恒力发言表示,当前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焦点,伦理教育也已经纳入工程教育体系,但是纯粹通过课堂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要让工程伦理以符合理工科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得到认识,就要使伦理教育走向实验化,通过科技手段让道德教育可评估、可量化、可操作和可实验。他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伦理教育综合实验平台的设计与研发情况,其主要目的就是把伦理观念融入科技创新教育平台,从而使伦理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张恒力教授发言

张志会发言表示,国家重大工程涉及价值判断,如何让公众更加客观地理解工程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她以三峡大坝建设为例,分析了重大工程与国家形象传播之间的关系,表明三峡公司社会责任部在三峡工程形象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认为,工程实践背后是某种话语体系,涉及认识和判断工程的事实和价值,要推进重大工程的形象建设,就要接受工程哲学的理论指导,以便从更宏大的视野把握工程。

张志会研究员发言 

徐立阐释了载人航天工程实践中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密切联系及其隐含的管理哲学思想。他认为,载人航天工程不仅仅是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工程目标的过程,更是追求更广泛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的平台;载人航天工程管理不仅是面向当下的控制、协调,而且还要求一种对未来的深刻理解。这种认识贯穿于载人航天工程从规划、设计、研制到运行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社会和经济效益上,体现在探索人类在更广阔宇宙中的未来和各种可能性上。

徐立处长发言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就嘉宾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座的汪前进教授、孙小淳院长也提出尖锐问题,几位嘉宾分别进行了回应和补充。李伯聪认为当前工程哲学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呼吁大家进一步关注工程设计哲学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工程哲学的预见作用。夏保华澄清了自主创新的意涵,指出要从文化角度领悟自主创新的中国底色。贾玉树澄清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工程的世界观的异同之处。张恒力进一步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伦理教育实验室建设情况。张志会解释了太空伦理概念并分析了伦理在航天工程中的底层规约作用。徐立对航天工程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说明。

汪前进教授提问

最后,王大洲对圆桌会进行了简短总结。他表示,工程哲学是顶天立地的,是扎根于生活实践的,本次论坛凸显了工程与科学的不同——科学追求“不变”,而工程追求“变”,我们无法从单纯的“不变”得到“变”,正因为如此,不能仅从科学角度理解工程,不能只关注科学哲学,而是必须充分重视工程哲学,希望有更多年轻学者投身工程哲学并将工程哲学不断推向深入。

(文/吕弈诗、张云昊  /孙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