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河海大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与工业社会学新使命”分论坛,于8月26日-27日在线上顺利召开,来自全国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人文学院教授、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长王大洲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对历史发展新阶段的直接呼应,目前中国已进入到以创新谋引领的崭新阶段,面对日益突出的全球结构性矛盾、不断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正在裂变的人类生存意识,如何立足工程并通过工程解决相关问题,帮助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专委会同仁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人文学院李伯聪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尹海洁教授、河海大学施国庆教授分别做了大会主题报告。李伯聪阐述了工程合作中的角色分工与岗位集成问题,着重分析了集成和耦合机制问题,探讨了工程活动的摩擦和博弈问题,并对博弈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尹海洁探讨了青年产业工人亲组织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她发现合法诚信责任、福利保障责任、环保责任、质量安全责任、工作内容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晋升收入满意度等影响着这个群体的亲组织行为。施国庆揭示了国际工程活动面临的重大环境与社会挑战,他认为各国政治体制与运行机制、经济水平和结构、法律制度、社会运行方式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是造成工程风险的主要根源,而为了做好应对,中国应该主动制定相关政策框架和治理体系。
主题报告之后,大会分五个专题共进行了23个学术报告,主要涉及工程征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新时代的工业发展与工人问题研究、工业/工程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工程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决策和治理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的社会评估与风险治理研究、企业与社会关系等议题。我校人文学院6位师生分别做了报告。王大洲从“人造物”的过程也是“物造人”的过程这个双重逻辑出发,阐述了人、物、技术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中的几个工程社会学问题。王楠从程序合理性概念出发对大兴机场的规划决策过程进行梳理,阐述了大型工程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合规问题、在特定场景下突破程序的问题。刘媛媛从工程创新的视角对大兴机场的工程实践进行剖析,探讨了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如何实现驱动创新、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王一淇探讨了大兴机场建设的数字化问题,揭示了数字化如何有助于理解工程中的人、制度与技术的互动逻辑。王秦歌探讨了大兴机场建设的立体化治理体系,分析了建设者如何通过迭代学习,创造出五位一体的价值生态并履行社会责任的。朱琳琳以大兴机场的施工建设实践为案例,从现象学角度探讨了工程施工者的“现场感”问题。
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沿问题”专题讨论会,由同济大学贾广社教授主持,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李开孟研究员、徐成彬研究员以及施国庆担任对话人。与会学者就他们的发言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论坛闭幕式由李开孟主持。王大洲对专委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进行了简要汇报,与会人员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对专委会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施国庆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倡议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承办学术论坛、组团参加国际会议、合作出版学术专刊,努力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
据悉,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推动我国工业社会学特别是工程社会学的发展。该专委会自成立以来,每年都在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设立工业社会学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