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报道】M226: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质

  • 创建时间: 2014-11-19
 截图1416363314.jpg
 
截图1416363407.jpg
 

20141117日晚630分,第226期明德讲堂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1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到场主讲,就五四新文学的跨文化品质为国科大学子上了生动一课。人文学院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场讲座。

中国现代人文精神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新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某种融合。五四新文学对于现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五四新文学的总体面貌如何?五四新文化的品格究竟是什么?这种品格又是如何铸就的?本次讲座就围绕这些问题逐一展开。

刘勇指出,五四新文学的总体状态是一点难求、巨星满天。所谓“一点”,是指1917-1949这段特殊时期,它是历史长河中的特殊一点,这一点不仅横跨中外,而且纵贯古今。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化盛况——“巨星满天”。刘勇列举了众多文化大家加以佐证,如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矛盾、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创造社作家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新月社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海派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京派作家沈从文、林徽因、废名、萧乾;剧作家曹禺、陈白尘、洪深、夏衍、欧阳予倩;小说家巴金、老舍;解放区作家丁玲、孙犁、赵树理;沦陷区作家张爱玲、张恨水、钱钟书,等等。

刘勇接着将五四新文学的品格概括为四个方面并加以解读:最注重创新,又最注重传承;最强调立本,又最强调开放;最渴求自由,又最勇于担当;最深刻的批判社会,又最无情的解剖自己。作为例子,他展示了鲁迅、郁达夫等多位留学归来的作家的手迹,其无一例外的苍劲笔法,堪称那个时代文人的写真。正是他们,在如饥似渴学习外来知识的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鲁迅,他精通日、德、俄、英等多门外语,《狂人日记》就深受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启发;对外来文化极有造诣的他,却用文言文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成为迄今难以逾越的高峰。这样的特质,在很多作家身上都有体现,可谓五四文人的共同特点。

在刘勇看来,五四新文学品格的背后是多元化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来自三大文化板块:日本、俄罗斯和欧美。日本文化的特点在于它既开放又守旧,既有创意又很死板,既很传统又很现代。至于俄罗斯,文化名人满天,普通百姓对文化都怀着尊崇之心,这是一个软实力比硬实力还要硬的国家。而在美国,最大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欧洲,古老与时尚同在,慵懒与创意并存。这一切,都通过各种渠道成为了五四新文学的文化资源。

讲座在热烈互动和意犹未尽中落下了帷幕。这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为整天与实验室打交道的理工科研究生打开了一扇文化沉思之窗。【图文/秦烨】

主讲人简介:

刘勇,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郭沫若研究会、老舍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代表作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等。先后主编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等多种高校教材。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