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报道】M217:甲午漫谈:中国为什么败

  • 创建时间: 2014-11-03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署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中国用二十年时间几乎走过了西方国家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20141029日晚6点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为雁栖湖校区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名为“甲午漫谈:中国为什么败”的讲座。人文学院胡耀武老师主持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马勇就指出,虽然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整整两个甲子,但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的缘起及教训,对于理解今天的中日关系仍具启发意义。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沉重打击之后,中国被迫向西方列强学习。自1860年洋务运动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清朝正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文明。洋务运动利用国家资本,大力发展经济和军事,使得中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重回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而且军事实力也大有提升,北洋海军的实力还曾是“亚洲第一”。然而,甲午战争的爆发和中国的失败,彻底打断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究其原因,马勇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利用五口通商的历史机遇,推动新的生产方式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仍迷信于“中体西用”。反观日本,自1854年与美国达成通商条约起,就开始全面学习西方。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更是完成了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国家建构。应该说甲午战前,中国的国家观念、外交理念和建军思想,相比日本而言,均显得太为陈旧。以1894年的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导火索,中日两国最终发生冲突并发生战争。平壤战役以及黄海海战的失利,最终使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勇指出,只有在《马关条约》之后,中国人才真正觉醒,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才真正成长起来,中国也才真正进入近代化过程。

最后,马勇告诫同学们:甲午战争虽已过去了120年,今天的我们更应该汲取教训,而不仅仅是记住仇恨。应当看到,二战以后,日本是从废墟上重新崛起,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又领先中国很多。最近这30年,中国向全世界释放了善意,加大了与全世界的来往,的确在经济上获得了很大进步。我们的长处是善于学习,短处是容易自傲。“天朝上国”的傲慢心态,仍是现代许多中国人的顽疾。今天的我们,要寻找正义的力量,要向强者学习,向一切进步的文明学习,才能使国家在健康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好。【图文/姚云】

主讲人简介:

马勇,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研究。著作有《汉代春秋学研究》、《中国儒学》、《秦汉学术》、《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超越革命与改良》、《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中国文明通论》、《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等。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