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上蔡郭庄楚墓出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

  • 刘铮峰
  • 创建时间: 2019-05-22
  • 2954

青铜器在三代社会中处于中心地位,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进行以及大量青铜器的出土,目前对于先秦时期的中国青铜文化,已经步入了区域性研究的阶段,尤以东周时期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存在晋、秦、燕、楚、齐五大青铜文化圈,及周边的巴蜀、滇等文化区;但也有学者存在不同看法。需要指出的是,前人学者对不同文化区的划分,主要依托考古类型学及相关史料记载等,而科技分析对此却几无贡献。

东周时期,晋文化与楚文化交替影响于上蔡地区。春秋中期之前上蔡属于晋文化区,春秋晚期属于楚文化区,战国时期再次纳入晋文化区。郭庄楚墓属战国早期,处于晋、楚两大文化圈的交汇点,它的发现,对研究楚文化区及其与周边文化区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罗武干副教授及其指导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刘铮峰,采用同位素分析法,对郭庄楚墓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其一是,能否从科技角度,区分战国时期的不同青铜文化区;其二是,晋楚两大文化区交汇地带的青铜器,其矿料来源以及文化交流情况是怎么样的,与楚文化内部相比,是否存在差异性。相关成果已正式发表于国际SSCI/SCI收录期刊《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结果表明,郭庄楚墓出土青铜器的铅矿来源复杂,江西东北部是主要的铅矿产地,河南西南部也可能提供少量的铅矿;此外,少量铅矿还可能来自巴国、齐国或者燕国。进一步分析表明,战国时期晋、秦、楚、齐、燕、巴六大青铜文化圈均有其独特的铅同位素分布特征。至于楚文化区本身,其内部和边缘地区的铅矿使用虽然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而言差异较小。此外,晋、楚、齐和巴文化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矿料交流。

本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No. 17XKG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1471167)、国家留学基金(CSC NO.201404910198)以及中科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20-018-0699-2

1. 郭庄楚墓以及周边部分铅矿的分布图

2. 发表文章封面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