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第16期报道: 从跨国和跨改革开放视野看中国食品政治历史

  • 王新
  • 创建时间: 2016-11-09
  • 3853

20161028日上午9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16期在中关村校区S106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历史学教授舒喜乐(Sigrid Schmalzer)博士作了题为从跨国和跨改革开放视野看中国食品政治历史的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张藜教授主持了讲座。

舒喜乐博士以李昌平致袁隆平的一封公开信作为引子,回顾了当代中国食品政治复杂的发展脉络,从跨国和跨历史性等多种角度追溯了当代中国食品政治与农业科学知识的根源,探讨了毛泽东时代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的关系及其对今天的影响,并通过“从自力更生到食物主权”、“从群众科学实验到参与式行动研究”和“从土办法到原住知识三个部分讨论了这种转变和延续。

         从自力更生到食物主权这一部分,舒喜乐博士详细地介绍了食品安全、粮食安全、食物主权三个术语的概念及转差。她认为毛泽东时期的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政策中就已经包含了这些术语的内容。并指出,当涉及到当代食品政治特别是粮食安全以及食物主权时,毛泽东时期的历史对理解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尤为重要。

在讲到从群众科学实验到参与式行动研究时,舒喜乐博士认为,毛泽东时期科学研究一个标志性的特征是坚持动员群众,而在当今中国参与式行动研究的理论与语言体系中,毛泽东时期的群众科学实验活动对其有着重要影响。

论及“从土办法到原住知识时,舒喜乐博士提出,毛泽东时期结合的做法与当时的适当科技跨国运动具有相似之处,而且对当下食品政治与知识论有重要启发。

最后,舒喜乐博士强调,毛泽东时期的中国科学对世界科学和当下中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作用却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报告结束后的互动环节,舒喜乐教授与师生就毛泽东时代的科学大众化、原住知识和传统知识的区别、转基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文/王新,图/王新】

主讲人简介:

舒喜乐Sigrid Schmalzer,美国),1972年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现任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1949年以后的中国科学史,尤其关注科学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近年出版的专著有:《人民的北京人:二十世纪中国的大众科学与人类身份》(The people's Peking Man :Popular Science and Human Identity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8);《红色革命,绿色革命》(Red Revolution Green RevolutionScientific Farming in Socialist China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