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民盟第十三届中央常委、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田沁鑫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第1016场,带来一场题为《中国式演剧观漫谈》的学术报告。本场讲座在雁栖湖校区教一楼009举办,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一2设分会场,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黄荣光教授主持。
在报告中,田沁鑫老师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进行了介绍,特别对佛教思想的传入中国进行了详细梳理,强调中国式演剧观就是在儒、释、道思想影响下诞生了演剧的基础。
田沁鑫老师接着介绍了中国演剧的流变。从先秦的“优”、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到宋金院本,中国戏剧逐渐形成浪漫主义的结构;到元代“杂剧”,开始呈现“对抗性”的表达,田沁鑫老师通过举例《赵氏孤儿》、《西厢记》、《窦娥冤》等杂剧剧本,深入浅出的通过为同学们讲解了戏剧的不同表达方式。
到明代,中国戏剧再次走向对浪漫主义的探索;清代,实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在中国式演剧观的思想基础部分,田沁鑫老师首先介绍了戏剧中蕴含的道德精神与文化精神,包括明德与义理、向善与向美,举例《铡美案》、《打龙袍》、《四郎探母》等戏剧故事,展现了深切凝聚中国民族精神的中国式演剧观。
田沁鑫老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国式演剧观的文学基础。中国戏剧最重要的基础是中国的文学,中国是个感性的诗歌大国,有着大浪漫主义的文化结构,从大的感性中产生大的深刻内涵。在诗歌、唱词、剧本方面,唐诗的结构简洁,开合较大,注重以情寄景、以景抒情,宋词具有独特的韵致,最大的特点是豪放与婉约并重,兼具叙事性。戏剧剧本,以唱词为主,说话为辅,兼具叙事性和抒情性。
在中国式演剧观美学基础方面,中国戏剧融合了儒学文化影响的中和之美、道家文化影响的超脱之虚、楚骚文化影响的夸饰之奇以及禅宗文化影响的意境之说。
最后,田沁鑫老师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式演剧观的表演艺术。强调戏乃“虚”、“戈”,虚戈即“装扮”,装龙扮虎而不是真龙真虎,讲求“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看功夫,看技巧,“外松内紧”,与茶道、烹饪、书法、琴技、建筑等同理,同时中国戏剧还注重以歌舞演故事。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针对同学提出的:叙事与抒情是否是一个并行的关系等问题,田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发言,田老师认为叙事与抒情同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话剧、舞剧中可能会对某一方面有稍微地倾向,但总体都是包含着叙事与抒情两方面。最后,田沁鑫老师再次强调了理工科学生热爱艺术的重要性,热爱艺术会拥有更好的创造力,期望国科大的同学们能在艺术的助力下,在科学领域展现更多创新创造的能力。
在总结环节,黄荣光老师代表国科大向田沁鑫老师赠送明德讲堂纪念证书,同时再次感谢田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讲座结束后,仍有不少学生围着老师交流探讨,意犹未尽。这场讲座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也点燃了同学们对戏剧的热爱之情。
最后,田沁鑫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