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1005报道: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

  • 图文/张云昊
  • 创建时间: 2024-10-27
  • 106

        2024年10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郭传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1005期讲座。讲座设有主会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另设有分会场: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报告厅。尚智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主讲人郭传杰

        本次讲座聚焦于“两弹一星”与中国科学院的历史渊源。通过分享“两弹一星”元勋故事,结合自身亲见、亲历或亲闻,郭传杰向国科大学子们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在“两弹一星”决策、研制以及“两弹一星”精神凝练历程中的突出贡献,指明了“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树立起伟岸的先辈形象,激发了国科大师生们的自豪感与自强不息精神。

        首先,郭传杰指出,在“两弹一星”的决策过程中,中国科学院曾做过四件事:第一件事是“带口信”。1951年,杨承宗并带回了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的口信。这一口信由钱三强上报至周恩来总理,传达了国际友人对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支持;第二件事是“给中央领导讲课”。1955年1月15日,李四光与钱三强应周恩来总理邀请,为中央领导讲解中国铀矿资源情况及原子弹的原理;第三件是钱学森的“这句话”。1955年,钱学森向陈赓大将表示,“我们当然可以做出导弹”。这句话极大地鼓舞了在场人员的士气,陈赓大将也激动地表示:“我就等着你这句话呢!”;第四件事是“致信中央”。1958年1月,赵九章向周恩来总理致信,建议开展卫星研制工作。之后,在中央指导下,中国科学院成立“581组”,开启中国的卫星研制之路。从这四件事可以看出,“在两弹一星”的决策中,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批老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值得国科大学子们钦佩。

        其次,郭传杰指出,“两弹一星”的研制与中国科学院密切相关。在人员方面,中国科学院共投入三分之二的研究所,约4万名科研人员,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杨承宗等专家;在选址方面,中国科学院确定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起点”。1958年,张劲夫(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与钱学森等人乘直升机考察怀柔山区,确定在雁栖湖北部的山沟里建设导弹试验基地;此外,郭传杰指出,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也与中国科学院密切相关:其一是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以身许国,保护了原子弹研制的关键信息与数据。其二是周光召通过两次验算为中央领导提供了“定心丸”。其三是钱三强反对英法等国媒体给他的“中国原子弹之父”称谓,强调中国原子弹研制是集体的成果。

        再次,郭传杰强调,“两弹一星”精神的提出也与中国科学院有关。1998年,中国科学院党组计划在国庆、院庆50周年前看望、採访院老领导,根据这一安排,《中国科学报》派遣刘振坤记者采访张劲夫,访谈记录被整理为《在科学院辉煌的背后》一文,刊登于《科学新闻周刊》。杨振宁对这篇报道大加赞赏,遂联系张劲夫,建议公布“两弹一星”具体研制历程,以正视听。1999年3月,《中国科学报》再次派遣刘振坤记者采访张劲夫,采访记录被整理为《请记住他们——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一文。这两次报道得到包括江泽民主席在内的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促成了1999年“两弹一星”表彰大会的召开。大会共评选出23位“两弹一星”元勋,并在会前提炼出“两弹一星”精神。在郭传杰看来,中国科学院在这一历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此外,郭传杰还补充介绍了两位在“两弹一星”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杨承宗与贝时璋。杨承宗在传达口信后,还曾带领学生及青年人提炼原子弹研制所需的铀-235;贝时璋则曾参与研究载人航天问题,从生物物理学角度为中国早期航天事业提供支持。

        最后,郭传杰探讨了“两弹一星”精神在如今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在百年巨变的形势中,特别需要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弘扬自立自强、创新攀登的锐气;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则特别需要大力协同、举国体制的力量;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依然需要弘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作为新一代的中国科学院人,回顾“两弹一星”的历程,应当能体会到一份更深厚的情结,感受到一份亲切、自信与自豪;应当能体会到一份更深重的责任,因而致力于学习前辈,勇攀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

现场同学提问
现场同学提问
现场同学提问
现场同学提问
现场同学提问
现场同学提问

        郭传杰的讲座极大地激发了现场同学的热情,现场有多位同学向郭传杰进行提问。一位与郭传杰同为浠水一中校友的杨妍同学分享了她与郭传杰的缘分,并深切地表达自己对郭传杰的崇敬;一位同学与郭传杰提问:如何辩证地理解原子弹的重要性?郭传杰的回答指出,原子弹的研制是必要的,其意义在于维护战略平衡;一位来自过程工程研究所的同学向郭传杰提问:如何兼顾科研理论研究与应用或工程研究?郭传杰认为,科学技术与工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应当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及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开展工作;一位进化生物学专业的同学向郭传杰提问:中国是否有关于地外生命研究的计划?郭传杰指出,中国关于地外生命的研究有很多种不同的途径,探索地外生命的雄心壮志值得鼓励;一位来自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同学分享了他与金沙滩上的原子城的故事。郭传杰指出,金沙滩是中国最初研制原子弹的地方,当地兴建的原子弹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值得同学一游;还有一位化学工程专业的同学向郭传杰提问:对核能的进一步研究是否导致更恐怖的武器诞生?郭传杰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科学就是要不断探索未知,科学研究不应有禁区。另一方面,科学家应承担道德与社会责任的要求,科学研究应该受到限制,违背伦理的科研工作必将受到科学界的质疑与批评。

颁发明德讲堂感谢信

会后互动

        在同学提问后,主持人尚智丛教授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向郭传杰老师颁发感谢信。会后,郭传杰仍与多位国科大学子进行了互动。其中,杨妍同学写下了她对本次讲座的感想:

        郭传杰老师既是我在母校浠水一中的学长,又是我一直以来的偶像。六年前,郭传杰来到我的母校浠水一中,他从一个碳元素的神奇讲到石墨烯的现代应用,让我这样一个懵懂无知的高中生第一次对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而今天,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我又一次聆听到了郭传杰的主题教育报告会,他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辉煌历程,他以亲身经历为我们展开了那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明德讲堂M1005: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