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935报道:大使厅壁画何以如此?

  • 图文/李悦旋
  • 创建时间: 2023-12-01
  • 1195

        2023年11月28日,受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的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为国科大师生带来明德讲堂M935期讲座。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一楼208举行,主题为《大使厅壁画何以如此?》,讲座由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罗武干教授主持。

主讲人沈睿文教授

        沈睿文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大使厅壁画的发现概况与主要内容。1965年,前苏联考古队在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23号遗址房间内发掘出唐代粟特国王拂呼缦的大使厅壁画,该壁画一直受到国际粟特学界的关注。大使厅四面墙体壁画内容今分别被勘定为:南墙为粟特王波斯新年出行图,北墙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龙舟图,西墙为突厥武士和各国使臣宴饮图,东墙为印度场景图。

        随后,沈睿文教授对大使厅四壁壁画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大使厅南壁壁画内容性质应归结为“祭祀礼仪”,而非“丧葬礼仪”。大使厅南壁壁画中祭司手牵之无人乘骑的佩鞍鞯的马即为祭马,是为了供亡魂或神祇使用。在祭祀中使用马进行祭祀,即马祭是内亚的共同习俗之一。与祭马和祭司并列的尚有四只行进的大鹅,根据图像细节、生物学特征以及铭文判断,其应为天鹅,而非过往研究认为的鸵鸟。而天鹅之所以能被驱赶行走,在于其双翅毛羽被剪短无法高飞,这也是壁画中天鹅躯体状似鸵鸟的原因。同时,大使厅南壁国王出行卤簿中,有部分人物手持的工具为刺鹅锥,该出行蕴含狩猎归来之意。此外,大使厅南壁壁画“金门”及以东部分表示的是一座“波斯模式”神庙,而且很可能是按片治肯特Ⅰ号和Ⅱ号神庙的样式而为。综合祭马、天鹅、刺鹅锥等元素,《辽史·营卫志》描述的“春捺钵”的场景可能给我们某种启示:大使厅南壁壁画表示的正是国王出游围猎、刺鹅荐庙的场景。

        大使厅北壁壁画左侧的“龙舟”表现的是唐朝的风俗,该舟船正是鹢首,而非龙,画面并非龙舟竞渡之场景。在总体上,大使厅北壁壁画左侧内容巧妙地采用《穆天子传》中穆王西征的典故规划内容,穆天子的狩猎和鸟舟龙浮分别由唐高宗和武则天来担当,壁画内容实际上与唐朝端午节无涉。而结合唐代《百马图》之浴马部分以及赵孟頫《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等传世画作等可以推测,北壁壁画上的右侧部分表现的是夏季消暑浴马的场景。

        关于大使厅东墙壁画内容的阐释,学界一直以来有多个版本,包括“印度使团说”、“突厥起源说”、“克里希纳说”、“马祭说”等。经过对壁面构成中多个争议元素的辨析,沈睿文教授认为大使厅东壁壁画的内容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初编》中所载福身王故事中有关毗湿摩诞生的情节,并按照《摩诃婆罗多》的叙事顺序和所述事情发生顺序对壁画的阅读次序进行推定。大使厅东墙壁画以福身王故事中有关毗湿摩诞生的情节为主题,表明粟特地区至迟在公元七世纪对此已熟谙,并能将之视为印度及其历史文化的代表。

讲座现场

        沈睿文教授将壁画图像细节与《大唐西域记》《旧唐书》《新唐书》《元史》《马可波罗行纪》等史料中对游牧民族的生活与丧葬习俗的描述相结合,认为西壁壁画中人物捧持之物应为白羊毛缠若穗者、貂鼠皮以及彩段练绢。而西墙壁画中左右(南北)两侧的立杆表示“以硬枪为营寨”的牙帐制度,它将壁面中下部区隔成不同的礼仪空间,壁画的下层表示使团上殿礼贡,而中层表示宴坐议政的场景。根据内亚的习俗,壁画的上部很可能为坐于王座上的粟特王拂呼缦。整个大使厅西墙壁画表现的主题是粟特王拂呼缦坐冬听政、纳贡,与游牧民族冬捺钵的主题一致。冬捺钵的活动内容即为《辽史》中记载“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以及“兼受南宋诸国礼贡”。

        通过对大使厅四壁壁画内容的详细检讨、辨证与论述,针对“大使厅壁画何以如此”的问题,沈睿文教授将大使厅四壁壁画与游牧政权政治文化传统的特殊制度“捺钵”相结合,认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四时捺钵”分别对应大使厅南北东西的四壁壁画,共同构成统一的整体,也与有考古发现证明的康国冬宫、夏宫制度契合。大使厅西墙正对大厅入口,应为大厅的主墙。此外,在宫室的实体建筑上,大使厅的设计者采取朝东开门,依照地图的四至方位(以东为上)来规划四壁壁画布局。这应当是大使厅建筑实际朝向跟四壁壁画内容所指方位不同的原因所在,皆可归因于内亚“崇日尚东”的传统。大使厅建筑的性质应与《辽史》中所载“日月四时堂”有相似之处,符合游牧社会四楼的传统,其所在建筑群恐有似于辽东楼。同时,沈睿文教授根据北壁壁画“二圣临朝”的场景、唐高宗派遣使臣董寄生加封拂呼缦为粟特九姓之王的时间、拂呼缦的在位时间等要素推断,大使厅北壁壁画绘制时间范围约为公元650-675年,而具体的时间节点很可能为公元658年(显庆三年)左右。结合历史文献可知,唐廷使者中与康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董寄生,但从现有资料尚不能最终厘定大使厅北壁壁画题材由什么途径、通过谁之手而出现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此举应出自拂呼鳗的敦请,实质上也是唐朝政权在中亚宣示宗主地位的政治需要。这恐是将北壁壁画规划为唐朝帝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面南而王是中原政权的表达传统。

        最后,罗武干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沈睿文教授对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本场讲座也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结束。

现场同学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