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科普(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恰逢前段时间,以欧阳自远、汪品先、王广杰、唐守平、舒德干、戴建业等前辈组合而成的“银发知播”科普群体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为了帮助从事科研事业的国科大同学更好地认识科普产业、作用与意义,了解科普产业的发展回溯与现状、科普产业标准体系与助力工程和新时代科普产业发展趋势,2023年5月16日,明德讲堂特邀中国科普产业的开拓者、中国科技大学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周建强先生做客思想系列讲座,为同学们带来关于科普产业相关内容的精彩报告。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科普产业的概念与意义”、“科普产业政策法规”和“科普产业现状与结构”和“科普产业发展前景”。本次讲座由汪前进教授主持。
在第一部分“科普产业的概念与意义”中,周建强先生首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科普产业的基本概念,其次介绍了由传统科普服务向现代科普服务的转变——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科普信息传播方式、获得渠道、交流方向等发生根本变化,公众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科普信息、分享科普信息,与科普传播者交换意见,改变传统科普服务的单向性,由此,现代科普的职责任务变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和促进公众理解科技五大点。随后,周建强先生介绍了现代科普在创新、文化、经济、教育、社会、个人生活与工作能力各方面的价值赋能和对科技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战略建设等方面的生产力价值。周建强先生特别指出,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科技自立自强新要求、数字社会发展的巨变和美好生活升维新期待,科普进入新时代也就意味着科普对标需求的升维。
在第二部分“科普产业政策法规”中,周建强先生从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的颁布讲起,紧接着2003年,安徽省委颁发了17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科普产业并给予政策支持,这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发展科普产业的文件,同年,中国科协向全国转发了此文件。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一年也被称为“科普产业的元年”。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中提到“推进科研与科普的结合,促进创业与科普的结合”。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国办发 [2016]. 10号)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2022年《“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提到“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开展促进科普领域市场化发展的政策研究。”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第十七条提到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也指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在第三部分“科普产业现状与结构”中,周建强先生首先介绍了从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立项的诸如《科普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十三五”科普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随后以北京市为例,周建强先生进行了科普产业现状与结构的详细分析。根据北京市科委下达的《北京科普产业发展研究》,北京市共有大约1050家科普企业,科普产业总产值为300亿,通过提供科普服务获得部分营业收入的企业产值为150亿。在科普信息业态(科普网站》现状分析方面,2014年,北京地区出版科普图书3605种占全国出版科普图书种数的42.38%(全国8507种)。年出版总册数2795.43万册占全国年出版科普图书总量的45.38%。在科普教育业现状分析方面,北京市教委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活动,北京市科委开展的北京市科普专项项目征集,支持建设科学探索实验室,支持面向青少年的教具和用于科学教育的互动展品研发,以及北京市科普基地建设,催生了一批科普教育企业。在科普影视业现状分析方面,2014年之前出现了一批像嘉星一族、塞恩传媒、千松科技这样的传统视频生产公司,主要产品为科普影视剧、科普微视频、科普宣传片等;2015年开始有许多软件公司开始利用VR手段、AR手段创作科普体验片、3D科幻剧场等。在科普旅游业现状分析方面,北京市在1998年开始就已经提出“科技旅游”并将之纳入旅游项目,2000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活动”之后,陆续推出太平洋海底世界、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区、北京气象台气象科普馆等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2009年以后,北京市组织推出“科普之旅”活动,每年整合一二百家科普基地或展厅资源,已经打造了近百条北京科普之旅线路,吸引和组织公众参与京津翼科普之旅活动,向公众推出了京津冀科普之旅的18条路线,涵盖72个景点。在学术活动、学术组织、市场发展、创新与产品研发、产业聚集、业态分布等方面,北京科普产业发展战略专家咨询研讨会、中国科普产业论坛、“科学咖啡馆”与各地的科普产业研究所、促进会、科普产业博览会、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园、科普公园、科幻城和科普教育业、旅游业、文创业等都蒸蒸日上,共同促进了科普产品的概念、科普产业的概念,科普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科普产业业态的分类,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决策咨询,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第四部分“科普产业发展前景”中,周建强先生强调,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并加强政策衔接。同时国家、各地也要相继出台地方政策和法规,通过政策调节和法律调整的力量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我们要力争实现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索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索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的听讲师生和周建强先生就“人工智能对科普产业的赋能与冲击”、“中国与美国科普产业在成员、机制、市场、经费等方面的区别与差距”、“如何把握争议性科学议题的科学性传播或科普活动”、“如何把握公益性科普和营利性科普的分界线”、“作为大学生如何寻找到科普产业的发展机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周建强先生期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讲座,了解到科普产业和自身科研的关系,并鼓励大家积极尝试并投身于科普实践当中,共同助力中国在新时代的科普产业发展。讲座最终在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
主讲人介绍:
周建强,中国科技大学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普所兼职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主持中国科协下达的《科普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科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国家科普产业助力工程战略研究》《科普产品标准体系研究》等课题。曾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中国科协三峡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专著《科普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