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897报道:预印本与新型学术交流

  • 图文/张健
  • 创建时间: 2023-05-12
  • 618

        在开放科学时代,预印本正在成为一种与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并列的新型学术交流系统,成为作者投稿(手稿)和读者信息获取的重要平台,成为推动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器。为了使更多研究人员了解预印本及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的功能以及对作者、读者和学术交流的价值与意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联合推出明德讲堂社会系列讲座M897《预印本与新型学术交流》,特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ChinaXiv项目组负责人初景利教授做客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关于预印本及预印本平台的精彩报告。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杰龙主持。

(讲座主讲人初景利教授)

        讲座开场,初教授首先向大家提出了两个思考性问题:从自己作为研究生的了解和角度出发,对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及其作用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从自己作为科研人员(读者和作者)的的角度出发,如何看待和对待预印本和预印本平台,紧接着初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简单地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缘起、经历和“最爱”,由此便切入了讲座的第一个部分。

        初教授从预印本与预印本平台的定位讲起,先分析了期刊学术交流的四个痛点问题:发表难度、学术话语权、发表速度和版面费,由此引出从公共利益最大化、全球开放战略和国家学术公益事业的角度出发,预印本及其平台作为国家科研基础设施和国家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的必要性。作为一种用于在科研团体间进行学术交流的论文手稿,预印本在作者提交期刊出版前虽未经严格同行评议,但可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发布,为作者获得成果的网络首发权,为学术交流系统提供最新、最快速的传播与利用渠道。从1991年量子物理学家Paul Ginspar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创建预印本服务器,三十年来这种新的科学出版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科学交流模式。以Jxiv、arXiv等为例,当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抢占跨学科、跨语种的预印本平台。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在中科院各部门和我国重要科研机构的牵头组织管理下,秉持学界主导、公益服务、高校交流和开放传播的初心,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上线并持续建设,未来将努力推出功能更加全面的2.0升级版本并争取“收割”包括arXiv在内的全球主要预印本资源

(讲座主持人张杰龙副馆长)

        区别于传统的论文发布流程:作者→手稿→同行评议→意见修改→正式版本→期刊发表,预印本平台直接实现从作者→手稿→初步评议→平台发布→读者,并开放后续评价,与期刊发表共通,可以说其本质就是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初教授特别强调,初步评议虽然相对并不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审核的鱼龙混杂。此外,以ChinaXiv为例,只要满足论文格式规范、不涉及政治问题、作者为科研机构人员并在同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在同主题有以前经过同行评议的成果、内容具有学术性和交流价值的基本要求,那么预印本平台就将最大程度实现论文发布。未来,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将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生互利、协同发展的“鱼和熊掌,和而不同”的关系。初教授以预印本(平台)现有发展阶段和实践举例,约70%的预印本最终在科学期刊上正式发表,且最终版本与预印本差别甚微,证明预印本平台可以有效地弥补期刊出版的时滞问题、期刊出版可以从预印本平台挑选或定制所需稿件、作者可以通过预印本平台实现出版后版本迭代更新的价值。随后,初教授以罗会仟、Carol Hoover等研究人员和近些年部分最新型的科研学术成果只在预印本平台发布为例,表明当前国内、国际学界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未来预印本平台与期刊之间的合作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发展趋势,甚至有可能成为某些领域的主流传播模式。
        在第三部分“构建新型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中,初教授从“回归发表论文的初心:学术交流”谈起,发表论文不应该是为了“功利的”研究生毕业、评职晋级和人才评奖,而应该从“以刊评文”到“以文评文”,从“控制发文量”到“应发尽发”;学术评价同样应该以内容、价值和贡献为导向,而不是形式、载体或语种。初教授阐明了自己的初心,希望能通过ChinaXiv的建设,努力推动基于期刊出版、预印本平台、数据库平台、新媒体和学术会议相互依存、相互补位、良性竞争、协同发展、珠璧联合,并以成果首发、质量控制、发布速度为主的新型学术交流生态系统和模式的发展。 (讲座现场互动的老师)

        在第四部分,初教授总结道,作为新生发展的事物,预印本平台虽有不足,但利远大于弊。我们应该积极而客观地看待预印本这一新生事物,并予以鼓励和支持,而不是质疑和苛求。此外,不能用论文和期刊出版的标准要求预印本和预印本平台,反之亦然。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的定位、模式、目标和战略都很不相同。预印本平台是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期刊出版、学术会议、新媒体共司构成学术交流系统的主体。最后,初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作者能了解期刊预印本政策,快速在预印本平台发布论文,希望读者能增强预印本素养,将预印本作为重要的信息源,希望期刊能认识到预印本平台是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赢,希望学术共同体能支持预印本平台,共同构建新型学术交流体系。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的听讲师生和初教授就“‘用爱发电’,预印本平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读研究生如何甄别使用预印本平台上不同质量的论文”等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年内,“预印本(ChinaXiv)走进学术社区”活动还将持续举办,相信在初教授等科研工作者的执着和付出下,ChinaXiv平台将会更快影响力,成为支撑学界开放交流和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主讲人介绍:

        初景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知识管理论坛》主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常务副主编,《智库理论与实践》执行副主编,《文献与数据学报》执行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