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90报道:早期中国思想与艺术的杰作——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解读

  • 图文/张禧龙
  • 创建时间: 2022-04-22
  • 2744

        2022年4月20日18:30,明德讲堂M790期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二104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应邀主讲,国科大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本场讲座。韦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美术研究,兼及佛教考古、中西交通研究。出版《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魏晋南北朝考古》,《将毋同——魏晋南北朝图像与历史》出版在即。

主讲人 韦正

        本次讲座,韦正老师以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体会了其绚丽多姿的色彩、奇异神秘的图像、前所未见的构图、幽深曲折的寓意,引发了同学们惊诧的目光和无尽的遐想。此外,美术史、神话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对帛画进行了多方位研究,相关成果层出不穷、新意叠出。本讲座对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重新探讨,拟提出上部蛇首人身神可能为女娲;帛画下部赤蛇主要象征地下世界的勃勃生机;整幅帛画的基本性质是墓主升天,回归到祖先那里。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韦正老师主要为同学们介绍了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简况。长沙马王堆1号墓由斜坡墓道(向北)和墓室组成;墓道两壁设有二层台,墓坑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墓坑壁设四层台阶;墓坑底部构筑椁室,椁室外积炭和白膏泥;椁室内设棺室,棺室内陈四层套棺;棺室、椁室间为东、西、南、北四个边厢;墓主为一女性,尸体保存甚好。随葬品千余件,主要有竹简(312支,内容为遣策)、帛画(1幅)、丝织品(有绢、纱、绮、罗绮、锦、绦、组带、印花纱、刺绣等)、漆器(184件)、木俑(162件)、竹木器,另有小件铜器、锡器、陶器和角器等。据墓中出土“轶侯家氶’封泥、“软侯家”漆器铭文,参考与之并列的2号墓墓主为长沙国氶相、软侯利仓,推测该墓墓主为利仓之妻,可能卒于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

韦正老师讲解现场

        接着,韦正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帛画的结构及性质。目前帛画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说法:非衣说(唐兰)、魂幡说(引魂幡—孙作云,招魂幡—刘敦愿)和铭旌说(马雍)。正中神像至少有五种说法:伏羲说、女娲说、羲和说、烛龙说、太一说,本次讲座首先支持女娲说;而对女娲说持否定意见者的理由是“至迟在战国时期伏羲、女娲已有并称之势,要想对帛画人首蛇尾做出伏羲或女娲的决断似颇为困难”,这是比较典型的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的考虑,但迄今无任何文献记载能与帛画完全吻合,这说明文献记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因此,这里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帛画中的人首蛇身神也存在阴阳合体的可能性,并且人首蛇神代表的是祖先之神。赤蛇所表达的是生殖崇拜和对生命力、生殖力的赞赏。人首蛇身和壶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整幅帛画的主题。

韦正老师演示现场

        最后,韦正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升天与升仙的异同。帛画的寓意是引魂升天,这是很多学者都同意的看法。不过,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不仅不同意引魂升天这个寓意,连魂气可以升天之说都否定了。高崇文对《礼记·郊特牲》等文献记载重新解读,指出魂气最终要回到祖庙之中而不是天上,魂气升天之说自然不攻自破。高崇文指出魂魄被招回祖庙之中祭祀的解读是进步的,但问题是宗庙并不是最终的归宿,最终的归宿还应是在天上和地下。甲骨文、金文以及《尚书》、《诗经》等传世文献资料中,“(先王)宾于天”、“文王在上,於昭於天”这样的话语甚为常见。《盘庚篇》更是言之凿凿。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帛画的人物龙凤图、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画御龙升图中的男女主人都只能是墓主之灵魂,所前往的目的地也只能是天上。部分学者认为升仙可以升到天上是佛教影响下出现的思想。因此,在佛教真正影响中国之前,中国人没有升仙到天上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