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晚,明德讲堂艺术系列讲座M75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为同学们从经济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背景和我国把握变局、实现复兴的前景。国科大人文学院的汪前进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的开始,主持人和现场的数百名师生通过视频会议向林毅夫教授问好,并邀请林教授疫情结束后再访国科大校园。林毅夫教授从一组历史与当代的对比切入主题:从一百二十年前的八国联军,到二十年前的八国集团,再到当代的二十国集团,世界强国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体量已显著消长,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正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
回望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的4.9%;而到201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为应对中国的崛起,近年来美国采取一些“贸易战”、“技术战”等一系列措施抑制中国发展,巩固自身地位,中美关系的摩擦也给世界上各贸易伙伴国带来了不确定性。总的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带来的政治格局变动。
林毅夫教授预计,到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GDP总量达到美国的两倍的时候,世界格局将重新趋于稳定,并从中国的东西部发展格局和世界经济史两个角度给出了解释。因此,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在于保持持续发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十四五”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政策定位与我国过去的定位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同。这一调整有疫情下国际贸易萎缩和中美摩擦的短期因素的因素,若当下中国仍为出口导向,必将影响到我们的发展信心。这一调整更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体现。从2006年到2019年,我国出口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下降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有经济总量扩大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两点。在这里,林毅夫教授特别强调了“比较优势”的概念,既要充分进口、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又要发挥“举国体制”攻克少量必定被“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回顾世界经济史上的德国、日本等后发国家,它们都充分利用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新技术新产业的来源的后来者优势,在较长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林毅夫教授指出,在拥有后发优势的基础上,当代中国还拥有“新经济”的优势。“新经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为代表,其特征是研发速度快,研发投入以人力资本为主。国内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基本抹平,中国的大人口基数会提供更多的技术人才。因此,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没有劣势。近年来科技“独角兽”企业的中美数量对比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一个国家的后来者优势有多大,不在于它的绝对水平,而在于和最发达国家的相对水平,中国在2019年时人均GDP仍然只占美国的两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未来还会有平均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
讲座最后,林毅夫教授总结,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关键的还是保持中国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就需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充分发挥技术潜力,在开放的经济中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两方面作用。到本世纪中叶,在座的各位同学将会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还打趣地寄语同学们,未来你们会和比美国多四倍的天才们一起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经济的前景必会呈现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态势。
现场同学们踊跃向林毅夫教授提问互动,讨论了碳达峰的新挑战、人口红利下降和东西部差异、新技术与失业、职业教育和劳工权益等方面的问题。林毅夫指出,制造业转型固然会减少一部分就业机会,但服务业的比重提升业会创造更多的岗位。我们依靠新经济和后来者优势的劳动生产率提升可以达到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稳定同步发展,正是充分的就业和充足的财政保障了社会的稳定。相比美国走“没技术的服务业”的道路,制造业仍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技术要不断发展,产业要不断升级,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根本上来讲,收入水平的提升,有赖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亦即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 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曾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膺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英法美加香港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论中国经济》、《战胜命运》、《超越发展援助》、《繁荣的求索》、《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从西潮到东风》、《本体与常无》、《中国的奇迹》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