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50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

  • 图文/朱琳琳
  • 创建时间: 2021-11-06
  • 1908

2021年11月5日18点30分,著名民族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应邀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为国科大师生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专题讲座。讲座由国科大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图文并茂,何星亮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严谨的语言表达帮助在座师生从人类学的角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

主讲人 学部委员 何星亮

        为什么祭祀烧香要烧三柱香?为什么祭祀有三叩九拜之礼?如何解释《易经》中的“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之说?

        何星亮在讲座伊始提出一些涉及“象征”概念的问题,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兴趣。在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系统的探索前,他首先介绍了象征人类学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情况,包括象征的特征“二重性、变异性、族群性”及象征的类型“整合性象征、表达性象征、信息性象征、规范性象征、强化性象征”。

主持人 汪前进教授

        接着何星亮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体系分为两个层次:表层象征系统和深层象征系统。表层象征系统是外显的、可观察的,以具体事物或行为作为象征,它包括行为象征(即以行为方式象征某种意愿或希望)、实物象征(即以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象征一定的意义)、言语象征(以谐音的动植物构图,象征美好的意愿)、数字象征(数字词具有象征意义)、颜色象征(颜色具有象征意义)等。 深层象征系统是内隐的、不易观察的,包括二元结构、三元结构、五元结构和八元结构思维模式。深层象征系统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它的分类根源于人类自身和自然现象的分类。

        最后何星亮总结:象征是人们各种观念、信仰、制度的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深层象征系统,也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因为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从这些结构出发,并使自己的行为、观念适合于这些结构,因此,二元、三元、五元、八元等结构形式也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类型。中国古代的基本的礼俗、制度等都是按照某种结构形式规定的,并不是随意创造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分类系统和思维模式根源于自然现象和人自身的分类。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关联性思维,中国人十分善于联想,善于排列对比,善于把自然现象与社会和人类相关联,从而创造了整齐、博大、复杂的深层象征系统。

国科大学子提问

        何星亮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问题。就“易经的意义”、“为什么古人用星宿起名”、“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差异”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在座师生通过此次讲座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和行为规则,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

 

主讲人简介:
何星亮,博士,广东梅州兴宁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务院参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1993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与宗教、新疆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出版学术专著30多部(包括主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50多篇。
图文/朱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