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48报道:赫赫宗周,青铜之乡——周原考古的发现与研究

  • 图文/刘理
  • 创建时间: 2021-11-06
  • 1347

        11月2日晚18: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老师应邀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为同学们带来题为《赫赫宗周,青铜之乡——周原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的专题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杨益民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主讲人 徐良高研究员

        周原遗址,其中心在今陕西宝鸡扶风、岐山两县交汇地带,总面积约30余平方公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政治中心。周原地区属典型的黄土台塬地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诗经》中就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赞美周原。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多家考古单位先后在此进行了调查、发掘,出土了大量西周遗迹以及卜骨、卜甲和珍贵的国宝青铜器,周原也因此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并在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21年10月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那么,周原遗址都有哪些重要的发现呢?徐老师分别从青铜器窖藏、水系、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墓葬、聚落群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周原遗址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
        一、青铜器窖藏和重要青铜器
        带铭文的青铜器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第一手资料。周原遗址是全国西周时期出土青铜器最多的遗址,出土于庄白一号窖藏的史墙盘铭文有关于历代周王世系的相关记载,颂扬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出土于宝鸡市眉县李家村的逨盘,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
        二、水系
        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发现了大面积水域遗迹,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勘探和发掘,陆续确认了可能与供、排水有关的沟渠,包括南北向的自然水系和东西向的人工水系,为研究聚落布局提供了框架体系。结合“云塘-齐镇-召陈”池渠遗存的考古成果,考古学家推测,在西周早期城市内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供、排水系统。这些发现对于了解周原遗址的水资源利用,周代都邑性聚落规划、营建,早期城市建设发展概况等均有重要意义。
        三、大型建筑基址
        在周原遗址已经发掘的建筑基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召陈遗址、和扶风云塘宗庙建筑遗址。在这些建筑基址中出土了大批建筑材料,数量最多的是板瓦、筒瓦,另有一些半瓦当,显示出这些建筑基址均为高等级贵族聚居区。通过对它们的规模和布局进行研究,可以反映当时城市的聚落布局和社会结构。尤为重要的是,在建筑基址院落中发现的与祭祀活动相关甲骨文、社主石等遗存还原了周人祭祀的礼仪制度,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可以相互对应。
        四、手工业作坊
周原遗址已确认的手工业作坊遗存有多处,包括铸铜、制骨、制陶、玉石器坊等。其中,庄李铸铜作坊是一处典型的西周铜器铸造地点,以铸造车马器为主。云塘制骨作坊则是一处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工艺精湛的骨料加工地,出土大量废骨料和半成品。齐家制玦作坊内部分工细致,且加工数量巨大,可能具有官营手工业的性质。此外,姚家西角镞作坊、流龙嘴制瓦作坊等特殊门类遗存的发现丰富了我们对西周手工业生产的认识。
        五、墓葬
        周原遗址的墓葬虽经历过严重的盗掘活动,但通过考古人员的不懈努力,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多家考古单位曾对岐山县王家嘴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和西王村类型的大量遗迹遗物, 以及先周和西周的重要墓葬,为周原地区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几年来发掘的重要西周墓葬有姚家墓地、贺家村北墓地等。
讲座最后,徐老师强调:周原遗址的调查发掘对于研究周人与周王朝的历史兴衰、还原周代城市生活面貌、考证文献中周礼的相关记载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将周原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记载有机结合起来,以辩证的眼光去探究周文化的历史。

国科大学子提问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