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33报道:百年诺贝尔奖的启示——以生理医学奖为例

  • 图/李达 文/包傲日格乐 李横哲
  • 创建时间: 2021-10-15
  • 860

        2021年10月8日晚19点,明德讲堂思想系列讲座“百年诺贝尔奖的启示——以生理医学奖为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讲述了诺贝尔奖颁发一百多年以来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首先,康乐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巴黎立下遗嘱要求设立诺贝尔奖,以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以及文学和促进和平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并强调:“我明确的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论他是否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接受奖金。”1968年,在瑞典银行支持下,设立“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改名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由奖牌、奖状和奖金组成,诺贝尔奖证书设计皆独一无二。

        其次,康乐展示了关于诺贝尔奖的一些数字。第一,通过对年龄的数据分析,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集中在中年。第二,基于获奖者使用语言的数据分析,以二战为分界线,英语世界和德语世界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出现了显著变化。第三,基于种族分析,犹太人和匈牙利人获奖较多。第四,产生诺奖最多的实验室为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拥有三十多位获奖者,其早期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后重心转为结构生物学,现为物理学和生理学并重的综合实验室。第五,获得诺贝尔奖的师生关系非常普遍,例如欧内斯特·卢瑟福,其关联获奖者数量达13位。

        再次,康乐基于对生理医学奖获奖项目的分析,得出生理医学奖获奖类型:研究人体生理的生理学进展,例如发现人类的血型和干细胞研究;重要的生命现象的同一性规律的认识,例如遗传、传导等;重要疾病的控制和药物研发,例如抗疟药物、青霉素的发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肿瘤病毒的发现及药物研制等;方法学的创新,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RNA干扰。以及其他重要突破。并得出以下启示:科学研究需具备严谨的逻辑;不放弃细小的发现;精诚合作;饱满的热情;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明确的目标;不畏权威,坚持科学真理;看准方向、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千锤百炼,铸就丰功;崇高的人品。

        第四,康乐总结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特点:饱满的热情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兴趣;有明确的目标;不畏权威,坚持真理;看准方向、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千锤百炼,铸就丰功;崇高的人品;精诚合作;健康体质。康乐勉励同学们: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从社会角度看,获奖是一种表彰,但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获奖。

        最后,康乐与国科大学子互动,鼓励国科大学子勇于怀疑,勇敢探索。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