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31报道:技术为什么发展?技术为什么停滞?——从“李约瑟之谜”谈起

  • 图文/包傲日格乐
  • 创建时间: 2021-10-06
  • 1328

        2021年9月28日周二晚,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技术为什么发展?技术为什么停滞?——从‘李约瑟之谜’谈起”为题的明德讲堂“思想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李伯重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主讲人 李伯重教授

主持人 汪前进教授

  李伯重的报告从“李约瑟难题”出发,对技术的概念进行探索,并对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进行考察,最后提出自己对李约瑟难题新答案的理解。
  首先,李伯重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文献学的考察,并着重强调了在李约瑟之前的西方学者,如魏特夫和韦伯都对“中国为何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其次,李伯重从“什么是技术?”出发,提出在司马迁的《史记》已出现“技术”一词,但与现今的技术不同。唐宋以后的“技术”主要是指工匠的技巧,现今所使用的技术是从日本引进。技术史学家辛格,霍姆亚德和霍尔指出在词源学上,“技术”指的是系统地处理事物或对象。
李伯重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回顾。19世纪后半期之前,科学与技术并非紧密联系。科学更多是学术追求,技术则被看成未受过学校教育的工匠们练就的手艺。
以工业革命为分界线,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产生了转变。近代以来,主要依靠科学实验方法获得技术知识与方法,依靠科学,重大技术进步才快速出现,因此提出把近代以前和近代以来的技术史分开。并引用了伊懋可对技术进步之中的区分:新技术的发明、新技术的改进以及新技术的普及。

  再次,李伯重对李约瑟的回答进行了总结。第一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第二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于经验阶段。第三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并特别提及中国人不懂用数字进行管理等。李约瑟认为中国科学技术难以得到发展,是因为缺乏科学技术发展的竞争环境,封建官僚制度。正面效应上,使中国有效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使中国发展实用化研究方法的科技。但负面效应则在于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新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而在西方,还原论、公式化研究方法的科技发展与商业阶级的兴起相联系,因此产生了竞争的环境。另一方面,中国所处地理环境也影响了政府的态度。最后得出结论中国人如果有欧美的具体环境,则结果将大不相同。接着,李伯重列举了伊懋可、林毅夫、张维迎、熊彼特等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提出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本身不能继续进步,也不能导致经济发展。并举例蒸汽机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来例证这一结论。

讲座现场

   最后,李伯重阐述了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答案的思考七世纪的荷兰和十八世纪的法国在早期工场手工业时代有着巨大的发展,但是因为煤炭不足的问题在工业革命之中落后于英国。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极大的影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在英国的国民经济之中煤铁工业的集聚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才出现工业革命引用罗斯托的观点,英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够把棉纺织技术采煤和炼铁技术蒸汽机以及巨额的对外贸易结合在一起的国家,从经济史的角度探寻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中国很早开始对煤铁进行利用,但是人均产量相较于同时期的英国非常低。明清时期,江南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重工业轻而轻工业重,并且这种情况日益加剧。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的经济史解释。李伯重总结,对任何工业革命原因的探索都没有一个简单主要的原因,因此作为一个复杂性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而非决定论的回答

国科大学子提问

        最后,李伯重与国科大学子互动,鼓励国科大学子勇于怀疑,勇敢探索。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之中结束。

李伯重老师悉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