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723报道:凤凰涅槃——中国人的翰墨情结

  • 图文/朱美林
  • 创建时间: 2021-07-05
  • 849

2021年6月2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郑晓华教授应邀做客中国科学院大学“明德讲堂”,在雁栖湖校区第二教学楼106教室给国科大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书法艺术的讲座:凤凰涅槃——中国知识人的翰墨情结。国科大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石自东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郑晓华教授

学术主持人国科大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石自东教授

       石自东教授对主讲嘉宾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郑晓华教授开始了他的讲座。本次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精英政治与书法艺术;二、书法艺术的三重境界;三、彼岸:书法家的理想;四、当代书法:传统与现代。第一部分其实是说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国家长期以来的历史传统就是社会精英来管理国家,这是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管理模式。这些社会精英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远大的人生理想、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博学多才、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舍生忘死的奋斗精神等。文字在教育和社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字独特的构型的特点和书写工具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书写的难度。因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书写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上述社会精英的品质是契合的。没有坚韧的毅力、敏锐的领悟力以及渊博的学识就很难在书法上获得很高的造诣。所以在传统社会,书法成为人们展示自己的窗口。书法艺术和精英政治紧密相连,书法成为检验精英素质的一种工具。“字如其人“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爱好书法,很多杰出的人物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不仅古代如此,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精英和文化名人们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瞿秋白、陈独秀、梁启超、鲁迅等,都在书法艺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郑老师儿时眼睛看到的到处都是毛主席的题词,这可以说是精英书法的最高代表。这样的一种文化环境促使他踏上了书法艺术的道路。

郑晓华老师认为书法有三重境:世俗境、艺能境、哲人境。第一重境,世俗境:尽合古法,以技术胜。娴熟掌握已有的技能,不需要创造,这是一般书法家的要求。实现途径是专精一家,大量临摹,练习到位自然水到渠成。第二重境,艺能境。学识运化,以学识胜。 在娴熟掌握已有技法的技术上,用自己深厚的学识加以运化,对现有的书法语言进行改造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这是艺术家的境界,需要丰厚的学识积累和一定的领悟能力,这个阶段需要智慧,明白如何入古和出古,既要和前人不同但又在同一个轨道上既熟悉又陌生。第三重境,哲人境。将自己的性情、内在的精神境界通过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个阶段要超越技术藩篱,还要超越形式美学的藩篱,在精神、气质、性格层面寻找与自己生命相契合的笔墨形式。既不蹈袭古法,亦不违背审美法则,就像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充分发挥个性,在书法中融入书家的性情,达到人书合一。三个境界阶梯式递进,体现了知识阶层通过书法追求精英化的倾向。三个境界都体现书法追求精英化的倾向,翰墨情结,其实质是精英情结。郑老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书法史的上的例子为大家直观地解释了这三种境界的不同。

第三部分,彼岸:书法家的理想。郑老师在这个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艺术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西方,艺术曾经为宗教服务,但是没有把艺术本身当作宗教,而中国书法艺术则走到了艺术宗教化这一步。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艺术有一种文化原动力——精英的精神。精英意味着担当和责任。中国书法已经超越了视觉艺术的范畴,追求人格的象征,在精英精神的感召下,书法家把书法艺术继续往前推进,推到了价值、意识形态层面。所以,中国书法艺术出现了宗教化的倾向。蔡元培就曾说过“以美育代宗教”。这是因为在历史上就一直存在艺术宗教化的倾向。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宗教本身不发达,另一发面是中国的艺术自古以来就强调伦理化、道德化、宗教化。书法不仅仅是实用的、审美的、个性表达的,它还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这种精神引领的作用使书法具有了某种宗教的色彩,成为了一种准宗教、书教。这种宗教的目的是“达天德“,达到美和善的统一。在艺术的修行中追求人性完满。人性的极致是超越人性抵达彼岸,世俗的人升华为彼岸的人。弘一法师就是为数不多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书法艺术宗教化的书法家,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总结来说,书法有四种境界。世俗境,靠的技术,是书法家的本色,能够满足实用。艺能境,是把书法当作艺术,表现审美理想。哲人境是把书法当作道,是哲学化的人生智慧,实用笔墨表现人生。像弘一法师这样的,实际上是达到了一种圣境,超越了凡俗,升华了生命。书法,不仅仅是展示漂亮文字的一种技术,背后展示的是“人”。艺术只是躯壳,“人”不够丰厚,书法就没有价值。仅仅展示技术的是最低档的书法。书法从技术开始,但最终要走出技术。如果不走出技术的桎梏就很难成为一个有深厚人文支撑的大家。要业余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才有可能克服技术的狭隘性,赋予书法深厚广阔的人生、人文内涵。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都不是专业书法家。中国书法的整个系统设计,是精英政治培育精英文化的一种产物。它引导群体自觉追求精英化,超越世俗与平庸。这也是古老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的育人渠道,通过书法研习修炼,全面提升人的品格实现推助社会阶层对流。书法,为平民走向精英提供了一个通道。

郑老师现场展示书法

在解说了四种境界之后,郑老师用实例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潮流下的一些新的探索,最后以凤凰浴火重生的神话来点题。期待燃烧为灰烬再获得永生的凤凰,是中国知识阶层精英精神的象征。传统社会书法家是中国精英阶层的一部分,知识群体的翰墨情结骨子里就是中国知识阶层的精英情结。在追求理想百折不挠、探索真理九死不悔、情愿为理想奉献一切的精神上,书法家和科学家是一样的。石自东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之后,郑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愉快的互动。

听众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