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694报道:上天入海:国际环境史研究的新探索

  • 图文/郑锌煌
  • 创建时间: 2021-05-18
  • 582

20215818:30,明德讲堂M694期讲座在国科大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包茂红教授应主讲国科大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环境史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研究领域,也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环境史在国外已趋于成熟,进而主流化,对历史学研究的主导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本次讲座,包茂红教授在简要回顾环境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基础上,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新世纪环境史研究的新发展,并以海洋环境史和人类世环境史为重点,展望环境史研究的新趋势。

包老师讲述什么是环境史

讲座开始,包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述什么是环境史。环境史研究人及其社会与自然的其它部分的历史关系。环境史中的人既是自然的和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和群体的人。环境具有整体性和有机性。因此,环境史研究也具有明确的边界。环境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为活动引起的环境变迁;物质或经济环境史;政治环境史;文化环境史。

汪前进教授主持讲座

  环境史把历史的主体变成了人与自然的其它部分,这就赋予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可能性。美国环境史学家William Cronon说:“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它生物、大的自然发展进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写历史时忽略了这些能力,写出来的肯定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历史。”因此,广义的环境史是超级史(superhistory)。

包老师讲述环境史研究的发展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环境史在国外已趋于成熟,进而国际化和主流化。成熟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研究选题多样化,专业性增强;跨学科研究方法确立;许多理论难点得到突破等。国际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如利用比较方法、从更大规模和范围研究帝国或全球环境史,突破先前环境史研究中的“欧美中心论”倾向,另外,国际环境史研究的组织化程度也得以提高等。主流化主要表现为,把先前处于边缘位置的全球南方环境史逐渐变成与全球北方环境同等重要的研究领域,用环境史的思维对传统史学中的主导性课题进行新的阐释,尝试用新的单位来结构超级史等。

包老师讲述海洋环境史的发展

海洋环境史研究兴起于1990年代,其契机是“海洋生物普查计划(CoML)”在1999年设立并启动子计划“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历史研究( HMAP)2008年,海洋环境获得“国际海洋探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ea—ICES)”正式认可。太平洋环境史研究的兴起逐步改变了欧美学术界形成的以北大西洋为基础的研究范式,进而为全球海洋环境史和全球环境史以及超级史的编撰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奠定了一定基础。人类世的概念是在2000年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Paul J. Crutzen提出来的,经过人类世工作组的研究和国际地学大会的认定,逐渐成为一个可以界定1800年或1950年以来的地球史的新地质概念。环境史研究借鉴这个概念及其分析思路,开始形成把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球环境系统在最大程度和规模上进行有机结合的新研究领域。

在详细讲述上述内容之后,包教授做出总结。他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和历史学的分支学科,环境史在国外已走向成熟,但并未形成理想中的superhistory,对超级史的探索仍在路上。世界环境史的建构需要借鉴和利用其它学科的概念、方法和研究成果,需要打破传统的文理分野,进行有效的学科交叉。环境史研究不但极大拓宽了历史学研究的范围,还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知识基础,为国际环境斗争和合作提供启示。

讲座现场

国科大学子提问

国科大学子提问

主讲人简介:包茂红,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环境史,亚太区域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著作有:《森林与发展:菲律宾森林滥伐研究(1946-1995)》(2008)、《中国の環境ガバナンスと東北アジアの環境協力》(2009)、 《环境史学的起源和发展》(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