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684报道: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 图文/罗傲
  • 创建时间: 2021-04-21
  • 537

2021420日18:30,明德讲堂M684期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1—207教室举行,中国戏曲学院王晓燕副教授受邀主讲,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本场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开始时,王老师通过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简要介绍了中国戏曲艺术形成的发展脉络,比如西汉的百戏陶俑将手舞足蹈的“百戏”艺人表现得活灵活现;南唐的《韩熙载夜宴图》生动表现了王屋山表演六幺舞的场面;元代戏曲文物元墓杂剧砖雕已经出现了“装旦、装孤、末泥、副净、副末”五种表演行当;而被称赞为“墨彩如生,吹气欲活”的《同光十三绝》画师沈容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该画像绘制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徽调、昆腔的徽班进京后的13位著名京剧演员,展现出每位演员的人物性格特点。

王晓燕老师现场表演

接着,王老师阐述了戏曲的三大特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是指戏曲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样就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虚拟性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是空灵万象的美学思想,时空轮转于瞬间,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使戏曲把舞台的局限性巧妙的转化为艺术的广阔性,这就是戏曲的虚拟手法的集中表现。程式性,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是规范化的涵义,表演程式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赋予表演固定的或基本固定的格式。戏曲的程式不限于表演,音乐唱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带有规范性的表现形式,都可以泛称之为程式。

王晓燕老师现场表演

最后,王老师现场表演了昆曲《牡丹亭·游园》和京剧《春闺梦》,并将唱词和韵律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王老师总结指出,王国维曾写:“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以此来看,歌和舞是戏曲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但蕴含在其内的不只是歌舞,是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从今天所学到、看到的戏曲三大特性就可以看出戏曲是怎样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长的。

嘉宾简介:

王晓燕,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副教授。第四届 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擅长戏曲京昆表演、戏曲形体研究、戏曲技术导演、编舞。

先后拜师:国学大师钱世明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人”王派传承人刘秀荣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人”昆曲名家沈世华先生。

学习期间曾受教于:赵荣琛、李丹霖、江新荣、陈琪、张曼玲、李金鸿、李喜鸿、于玉衡、谢锐青、王诗英、张洵澎、李玉芙、王小蓉、艾美君、张逸娟、张春秋、王志怡、徐若英、等多名恩师。

多年参加文化部“新年戏曲晚会”导演组,编排节目。

参加国际奥运宣传片、北京奥运宣传片、戏曲电视剧、电影、广告等拍摄。并赴十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

2001年,荣获“哈药六杯”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

2008年,荣获 “2008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 “最佳教师”称号。

2009年,荣获 全国戏曲红梅大赛荣获“金奖”和北京戏曲红梅大赛荣获“金奖”。

2011年,荣获 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 “表演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