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670报道:笑面人生:你离人民有多近 人民跟你有多亲

  • 创建时间: 2021-03-16
  • 775

202131515:00,明德讲堂M670期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著名相声艺术家、中国曲艺和相声事业领军人物姜昆老师应邀主讲,国科大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姜昆老师从艺40余年,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年坚持下基层,参与各类公益演出,积极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百姓送欢笑,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无数贴近百姓、紧跟时代的艺术佳品。本次讲座,姜昆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其70载人生中的所见、所听、所想、所感与所悟。

讲座现场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有时候,往往是通过倾听别人的诉说来积累自己的素材,激发自己的感悟,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加以锤炼、反复斟酌,从而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几十年来,我创作了上百段相声,其中大多都是取材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亲耳所闻,为了创作,我做了几十年的倾听者,而今天,我将作为一个与表演者有点不一样的诉说者,将艺术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汪前进教授主持讲座

“前些日子,我出了一本书,书名叫《姜昆自述》,我邀请了许多朋友为我写序,其中有莫言,他用信纸寄来了一篇亲笔所书的序言。他说,以前在农村看戏的时候,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到演员的后台转转,在舞台的背后同样有演员的情感,有演员的生活,而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去后台转转的感觉。他还说,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一定能有直接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直接作品,但《如此照相》做到了,在作品里,我们不但看到了被扭曲的他们,也看到的被扭曲的自己,而看到被扭曲的自己比看到被扭曲的他人更重要。”

姜昆老师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出生在一个最为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上山下乡时,我去了北大荒,就是那片‘说不清的黑土地’。在那里我经历过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冬天我们用锄头,在硬的像铁一样的冻土,一下一下地啃开地面,刨土修筑堤坝,而其他时间,则是忙着耕地、播种、收获。”

在那里姜昆老师学会了说相声,成了兵团里的文艺骨干。为了培养年轻相声演员,时任中央广播说唱团的马季先生,同侯宝林先生一起来到建设兵团,用三十几场相声,把嗓子都说“横了”,把姜昆带回了北京。“从此后,我便在马季先生的带领下说相声,我按照老一代的样子,开始行走在我的艺术人生的道路上。”

姜昆老师讲述“下基层”时的见闻

“如今,社会上有许多怪风气。讲究背景、门路、后台、圈子,但我觉得,对于艺术家来讲,这些东西一文不值。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练本事,以自己的作品为立身之本。除了本事以外,最重要的是靠人民、靠人品。就如侯宝林老师所说的,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而我们的艺术,便是为人民而呈现的。“有次我们到基层,为一线民工说相声,光明日报报道了这次演出,谁知第二天我们就接到中央领导的指示,我们的基层演出受到了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表扬和提倡。”

国科大学子为姜昆老师献花

“人民给了我许多荣誉,让我成了全国人民都认识的那个姜昆,而我也要以自己的行动,汇报养育我的人民们。”

近二十几年来,姜昆老师将自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投入到各种公益活动中。“几十年来,我们走遍了中国每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每到村里演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赶来看表演,围满了整个场地,我们收获他们欢笑、掌声和喝彩,同时也看到了贫困区生活的艰辛。”

“有次我联系外资在西藏资助学校,事前我叮嘱小朋友们,要把哈达献给外宾,外宾才会慷慨解囊。可谁知,外宾一到,几十个小朋友像是约好了一样,齐刷刷地拥在我身边,不一会脖子上就挂了五十几条哈达。我当时心里是又气又急,但也满是难以言表的感动!”

姜昆老师与国科大学子合影

“几十年来,有那么几次演出,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在江苏开山岛,这次演出的观众只有两位,就是我们的时代楷模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他们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在飘扬海外的孤岛上,他们二人每天凌晨五点便要起床升国旗,一人升旗,一人敬礼,国旗,在没有国歌、没有奏乐却依然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偕日而升。这样场景,这样平凡的岗位,却不平凡的人生,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姜昆老师深感侯宝林先生的教诲,不敢忘记自己的相声演员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公众人物,演员已经不是演员自己的了,而是人民的。在讲座中姜昆老师讲到,自己母亲过世的时候,在河南有一场演出活动。一边是母亲过世,自己极度悲伤。另一边,是几个月前就已经确定的演出。

“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现场的工人中,已有不少人知道姜昆要来,十分期待。”两难之时,想到自己对河南南水北调工人们的承诺,姜昆老师最终找到弟弟妹妹们,让大家守好母亲的灵堂,自己先去演出,等演出结束之后,立马回来给母亲送终。

“我想,我的母亲一定会赞同我的决定,因为她知道,我不仅是母亲的孩子,我还是人民的姜昆,我兑现了我对人民的承诺。她会我说:‘去吧,姜昆,我支持你!’这是我的妈妈和祖国妈妈共同的要求,我做了。

“在后来,我写了一首小诗,这里念给大家。”

记得,小时候,

妈妈每一次出门,

总是说—

“好好在家呆着,

妈一会儿就回来,听话!”

记得,大一点,

我每一次出门,

妈妈总是说—

“孩子,别太贪玩儿,

早点回家!”

记得,再后来,

妈妈说:

“家里事不多,

你好好工作,

少回家,别老想家!”

记得,她老了,

妈妈说:

“有时间到我这儿多坐会儿,

常回家来,

和我说说话。”

记得,她劝我,

“你也老了,

要注意身体,

在家该歇歇啦!”

人世间,她没有头衔和职称

只有一个伟大的称呼——妈妈。

她自己可一直没有歇歇,

一辈子,

总是在惦念,

总是在牵挂。

这牵挂从十月怀胎,

一直到这次。

这一次,妈妈走了,

没有再说话。

这一次,

妈妈累了,

没能再回家。

我坐在

妈妈曾经和我说话的床边,

把心里的一点点埋怨陶给妈妈:

妈妈,您走的时候,

为什么,

为什么,没给我们留下一句话!?

忽然,妈妈笑了

她没有说话,

但我知道,

她在告诉我和弟弟妹妹,

“我把牵挂留给了你们,

我该歇歇啦!”

言语平实,却无一字不触动人心中的柔软,为之潸然。

姜昆老师与国科大学子合影

“你离人民有多近,人民与你有多亲。一个艺术家只有在基层中扎根,才能生长,只有将自己的作品奉献给人民,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广大的文艺工作者,能在人民的注视下、关怀下、热爱下、审视下,成为一名合格的、有温度的、德艺双馨的、能‘明明德’的艺术家。”

姜昆老师演讲结束后,汪前进教授评论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与科学其实是相通的。姜先生相声艺术最大特点是贴近生活、深入民众、紧跟时代脉搏;而国际科学界近年也提倡做有温度的科学研究,也就是说要为大众谋福祉、为社会进步作贡献,而不是违背人的本性和良知、人类的基本伦理原则。”

“另一方面,艺术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至少有一点也是相同的,就是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姜老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姜老师具有高尚的人格。所以,我们大家要向姜老师好好学习。”

国科大同学提问

互动阶段,同学们提出了脱口秀与相声的关系、相声是时代的产物还是永恒的艺术形式、如何看待春晚现象等问题,姜老师一一作了简要的回答。

姜昆老师向国科大图书馆捐赠书籍

姜老师还向学校图书馆赠送了他本人的著述、画集和传记等图书。

主讲人简介:姜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相声事业的领军人物。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他从艺40余年,勤奋敬业,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表演了《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等上百段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CCTV央视春晚创始人之一。1992年,获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戏曲曲艺类奖。2003年,被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曾任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职务。

【图文/郑锌煌,审核/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