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24年第4期报道: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科技出版体系

  • 图文/朱鑫卓
  • 创建时间: 2024-04-23
  • 1309

2024年4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4年第4期“科学与人文”讲座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2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科技出版体系》,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王静博士应邀主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苏湛副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背景、学术发表与出版的变革、中外科技出版体系差异、期刊经济中的关注循环周期、新期刊估值制度五个方面展开。讲座引人入胜,增进了学生对当下科技期刊出版的理解。

一、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背景

王静博士提及,她关注科技期刊出版议题主要基于两个重要背景。其一,中国科技论文发表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科技论文生产国,也是重要的高被引科技论文生产国。正是我国在科学出版物领域的突出成绩,刻画了我国科学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而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我国的量化评价以及激励措施息息相关。但学术信任危机也相伴而来,诸如论文工厂、图片造假等现象客观存在,导致了我国较高的科技论文撤稿率。学术信任危机对国内科学合法性乃至整个科学合法性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其二,国内论文发表外流现象严重。科技发表、出版和对科技出版物的评价是支撑科技评估的重要要素之一。当下科技出版已经成为了一条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而国内SCI期刊数仅占SCI总数的3%,国内每年近95%的论文需外流至国外期刊。正因如此,王静博士认为基于全球视野探索中国科技出版体系优化之路径是应然与必然。

二、学术发表与出版变革

当下学术发表与出版也面临着深刻变革。由于高质量期刊缺乏替代品,以及出版行业寡头垄断行为,出版物订阅成本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开放获取模式或成为破局之钥,旨在减少学术期刊出版商的垄断力量,打破出版物付费墙,使公共资金资助的出版物开放共享给公众。

在发表形式方面,出现了预注册制度,即在科学研究进行之前对研究假设、方法和分析进行注册的做法。在收集数据之前,需要向学术期刊或一些平台注册报告供同行评审。

在发表出版方面,预印本成为学术或科学论文在同行评审的学术或科学期刊上正式发表之前共享的版本,由作者上传到公共预印本平台,供同行审阅和交流。

在审稿形式方面,开放式同行评审成为变革传统学术同行评审过程,包括公开身份、公开报告、公开参与等,旨在解决传统学术同行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尤其是缺乏透明度、缺乏激励措施、浪费、欺凌和骚扰。

在发表标准方面,提出了重视方法论有效性、不拒稿、强调可重复性等标准。但变革也意味着规范负载,新变革使得方法论的有效性与创新性要求之间存在博弈。

三、中外科技出版体系差异

王静博士针对中国科技期刊体系与国外科技期刊体系的区别进行了剖析。我国科技期刊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科技出版物是公共产品,科技期刊体系上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即规模小、分布散、专业程度低。而国外科技期刊是商业实体,生产的科技出版物是商品,科技期刊体系上呈现市场集中度高、高度专业化的分工、程序化生产链等特点。

四、期刊经济中的关注循环周期

期刊经济存在关注循环周期。信息时代,注意力最为匮乏,造就了注意力竞争,学术界也不例外。对学术注意力经济中的名人科学家的分析,注意力会不断积累并最终转化为一种形式的“精神资本”,即声誉科学声誉之于科学信息,就如同金融资产之于现实资本

注意力存在着一种循环,通过自我强化和自我再生产注意力会生更多注意力。注意力分配问题导致了学术期刊中的马太效应。文献计量指标形式成为衡量注意力的一种关键资产,通过转化为读者群和投稿量,进而产生经济资源。期刊在一种将出版信息转化为注意力,进而转化为经济资源的商业模式中运作。期刊将有价值的注意力转化为资产,可在列表或指标中积累的注意力,用于获取或增加资源,实现注意力资产化。

五、新期刊估值制度

国内外正以一种新的期刊估值制度评估科技期刊,即期刊名单。全球范围内制定了各种学术期刊的名单。例如,一些国家的机构或研究人员建立了期刊黑名单,即标注有问题的期刊,以提醒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的决策。同时,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白名单,对好的可信赖的期刊进行标注或排名,用于研究评估、资金分配等。这些期刊名单源于特定的背景和需要,由不同的行为者以特定的目的和标准创建和使用,这些都关系到研究人员发表渠道的选择,科技政策的目标和科技资金的分配等。

王静博士指出尽管我们希望社区能够公平地分享知识,并谨慎地将知识传播到其他社区;希望防止知识被囤积以牟取暴利,防止受保护的知识导致权力肆意集中;希望科学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由了解情况的人进行验证。但从当前现在而言,开放科学是一种现代主义的乌托邦。讲座的最后,王静博士倡导我国借鉴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做法,建立一个透明、易用和公平的全球学术出版体系。

王静博士和参与本次讲座的同学进行了学术交流,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图文/朱鑫卓】

【主讲人简介】

王静,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哲学博士,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研究兴趣聚焦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科学发表、出版与质量评价问题,当前在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主持在研项目“量化(指标)治理:期刊指标在中国科学评价中的制度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Technology& Human Values,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并在国内外多场学术会议做过相关主题报告,策划组织了EASST/4S 2024年会“STS在中国”会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