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19年第12期报道: 陈省身、华罗庚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文/薛立伟,图/薛立伟
  • 创建时间: 2019-09-17
  • 1056

       2019年9月11日15点15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19年第12期“科学与人文讲座”在中关村校区N215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加州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王作跃教授做了题为“陈省身、华罗庚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苏湛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此次讲座内容是以王作跃教授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金海研究员合作撰写的文章 Making Math and Choices: S.S.Chern,Hua luogeng,and the Princeto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from World WarⅡ to the Cold War为基础展开的。
       王作跃教授详细梳理了1943年至1946年间我国著名的两位数学家陈省身、华罗庚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赫尔曼·外尔及奥斯瓦尔德·维布伦的书信,介绍了陈省身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期间做出的“闭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公式的证明”这一划时代数学成就,并详细阐释了这一证明在数学史上的重大意义。王作跃教授同时就陈省身与赫尔曼•外尔及奥斯瓦尔德·维布伦之间的学术交流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讲解,在书信中赫尔曼•外尔直言是陈省身解开了他就埃利•约瑟夫•嘉当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几篇论文的困惑,并以此为例强调了跨国科学交流的重要性。之后,依据同一时期华罗庚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赫尔曼•外尔往来书信,王作跃教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华罗庚在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等领域的贡献。讲座最后,王作跃教授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基于1943年至1946年间的历史背景和事实细节,从跨国科学交流的高度对陈省身与华罗庚在各自数学领域的成就与跨国数学交流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在讨论环节,王作跃教授与同学们就陈省身、华罗庚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间交流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最后,苏湛副教授对本次讲座作出评论,强调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并运用严谨的分析方法是研究科学史的前提,并寄希望于同学们学习效仿、严谨治学。

                                                                                                                         【文/薛立伟,图/薛立伟】

【主讲人简介】

       王作跃,国科大1985届硕士校友,现任加州理工大学普莫娜分校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近现代美国、中国和跨国科技史与科技政策史。专著《In Sputnik’s Shadow》于2008年出版,《在卫星的阴影下》于2011年由北大出版社出版。曾分析美国科学史学会2003年度的Price Webster。2010-2014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研究中国留美科学家历史。曾任美国科学史学会理事及国际著名科学史杂志《爱西斯》(Isis)编委,现任国际科技史学会太平洋圈分会主席,以及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deavour、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和《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文化评论》、《自然辩证法通讯》等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