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19年第9期报道:人工智能:全球愿景、伦理挑战与科学探索

  • 何涓
  • 创建时间: 2019-06-21
  • 2011

       

       
2019年6月14日下午13点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2019第9期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1-3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曾毅研究员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全球愿景、伦理挑战与科学探索”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苏湛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讲座开始,曾毅研究员向大家展示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总体战略愿景。愿景中包括两条道路即人类中心论和世界、宇宙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的愿景包括:以人类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可信的人工智能、友善的人工智能、适应人类的人工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有益的(通用)人工智能。世界、宇宙中心论的愿景包括: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智能、面向优化共生的人工智能。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愿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中国的愿景,中国的愿景也确实还在规划当中。
       随后,曾毅研究员着重介绍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识:人工智能的发展关乎全社会、全人类及环境的未来。他对共识中提到的一些原则做了解释和说明,并且罗列了几位世界知名学者对人工智能北京共识的评价。
接着,曾毅研究员认为人工智能需要融合多学科来研究,比如类脑智能就是融合多学科对脑与智能的认识,通过计算建模揭示智能本质。这其中涉及的相关学科的融合研究包括:人工智能、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值得强调的是现代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已经开始充分重视人工智能的革命与治理而不是没有考虑,这得益于多学科的经常讨论。
       最后,曾毅研究员通过生动的例子阐释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看似能够赚钱的项目上,而对于一些比较高级的方面比如意识做的研究较少。未来的人类对机器不能有偏见,对于机器应该有责任,人类违法事情的处理可以由机器去做,因为他们也可以成为主体。虽然这些还处于仰望星空的阶段,但是我们要相信科学实验者和我们的生活学家会联合在一起做脚踏实地的工作。总之,道路是遥远的,路选对了就要坚持下去。
                                                                                                                              【文/陈璐,图/陈璐】

 

【主讲人简介】
         曾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岗位教授,科技部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委员会价值、伦理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类脑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