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18年第12期报道: Suffering:A Neurofunctional account

  • 王广超
  • 创建时间: 2018-06-25
  • 1752

2018年6月15日上午九点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18年“科学与人文讲座”第12期在中关村校区S202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美国匹兹堡大学Colin Allen教授作了题为“Suffering:A Neurofunctional account”的讲座。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王小红副教授担任本场讲座的主持工作。

Colin Allen教授首先围绕“痛苦(suffering)”这一概念进行了讨论。痛苦是动物伦理中的核心概念。一个被广泛引用的观点认为,“动物是否会感到痛苦”这一问题,比“动物是否有理智”、“动物是否能够交流”等等问题更为重要。许多学者认为,痛苦可以被定义为多种负面感受的集合,包括恐惧、痛楚(pain)、无聊等等。然而Colin Allen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准确。痛苦并不是这些负面感受的统称,而是这些负面感受所引起的另一种感受与体验。事实上,承受更多折磨的生物不一定会感到更痛苦,将“痛苦”这一感受与其他直接的负面感受相混淆是不恰当的。

接下来,Colin Allen教授介绍了大脑中的两个区域——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前额皮层(prefrontal cortex)——是如何在痛苦感受中发挥作用的。教授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模型是,应激于负面情感的计划往往在前额皮层的右侧区域被提出,而在前扣带皮层中被预期、计算、权衡,以便生物应对。当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一状态趋向于失去稳定时,生物就会感到痛苦。

基于对痛苦的理解与脑生理结构的研究,Colin Allen教授试图回答“为什么人类比动物会在更多的情境下感到痛苦?”这一问题。教授表示,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扣带皮层的调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当做负面情感的替代,从而导致痛苦。而人类可预期的活动范围也比动物广,同时人类可感受的时间范围也比大多数动物要长,这也导致了前扣带皮层在“感到痛苦”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变大。同时,由于这一过程是可被学习的,人类的社会性也让我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痛苦,拓宽了我们会感到痛苦的情境范围。

讲座的最后,Colin  Allen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冯础,图/冯础】

【主讲人简介】

Colin Allen,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系杰出教授。现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哲学长江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灵哲学(动物心灵)、人工智能哲学(机器道德哲学)、数字/计算哲学。因在计算和哲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获得美国哲学学会颁发的巴韦斯奖、德国洪堡基金会颁发的洪堡奖等重要国际学术奖项,并被授予印第安纳大学教务长讲席教授荣誉。同时,任多份国际重要的哲学和科学刊物的编委、特邀主编。2008-2009年曾任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学会主席。2011-2015年担任IU认知科学项目总负责人。发辫专著多部、论文近二百篇。1997年至今一直担任在线《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SEP)副主编和软件设计的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