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第21期报道: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起源

  • 王广超
  • 创建时间: 2017-12-27
  • 2111

20171215日上午9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第21期在中关村校区S202教室如期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张增一教授应邀为大家作了题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起源”的讲座。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刘晓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张增一教授首先从达尔文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引入,阐述他走上科学研究之路的过程。达尔文在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习经历、洪堡的《自述》和赫歇尔的《自然哲学研究导论》影响达尔文走上博物学之路。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旅行,见证了大型动物的灭绝,引发了他对物种特创论怀疑,赖尔的《地质学原理》则引发了他对物种可变性的思考。

    在第二部分,张增一教授回顾了《物种起源》之前出现的进化思想。其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被达尔文成为“近代从科学角度讨论物种的”“第一人”的布丰,他注意到不同地区相似环境中物种群可以有不同特征,认识到物种因环境、气候等影响而变异。拉马克在《无脊椎动物的系统》一书中提出物种进化的思想,他解释进化的机制是: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圣提雷尔曾提出物种在过去是由同一种物种繁衍而来的,威尔斯“第一次认识到自然选择的原理”等等。

    随后张增一教授讨论了达尔文对物种问题的探索。在收集标本的过程中,达尔文逐步产生了进化论的思想,并在其1837年的笔记中首次描绘出进化树草图。达尔文受马尔萨斯的影响,开始认识到了生物世界的生存斗争,构想出了自然选择作为解释物种进化的机制。达尔文于1842年首次构想出他的物种理论提纲,并在1844年进一步扩充,补充了大量事实证据和论证过程。此时,达尔文基本确信了物种的可变性,但其论证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同年,钱伯斯匿名发表的《自然史中的创世遗迹》一书出版,遭到了达尔文学圈中权威们的猛烈批评。该事件让达尔文认识到冒失的发表一项将会引起争议的成果是多么危险,他因此转向了长达八年的藤壶研究,巩固自己的学术地位,建立自己的科学圈。

    第四部分张增一教授主要分析了《物种起源》的出版过程。达尔文于1856年重新回到物种问题,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写作计划。1858年,华莱士寄来的相似观点的论文,促使达尔文加快写作进度。1859年,达尔文正式出版了他的书,其全称是《论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生活斗争中的适者生存》,首版1250册在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该书的出版引发了持久的争论,一些人认为这本书叛离了圣经教义,也有学者从科学证据和方法论提出了批评。到19世纪80年代,物种进化的事实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只有极少数同时接受自然选择这一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

    最后,张增一教授对达尔文革命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在本次讲座中,张增一教授通过大量的一手文献和图片资料叙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发展和被接受的艰难历程。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做出一项伟大的科学成就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

报告结束后,张增一教授就师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文/迟妍玮,图/迟妍玮】

【主讲人简介】

    张增一,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新闻转播系主任。曾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科学传播、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文化。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