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上午9点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第8期在中关村校区S104教室如期举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长聘教授刘立应邀作了关于《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讲座。国科大人文学院孙小淳教授和苏湛副教授分别主持了此次讲座的开场和提问环节。
刘立教授先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说起,提到习总书记的“四个率先”: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然后从数据及案例两个方面翔实论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之处。
接下来,刘立教授讨论了“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指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既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也是“顶层设计”政策的引导的结果。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面向依靠”的科技方针;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2006年提出自主创新战略、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出台等,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科技创新的春天”时代。
在概括“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时,刘立教授指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在国际上进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方法论,采用“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采取世界眼光,吸收国内外学术成果,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
最后,刘立教授讨论了习近平非对称赶超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时代背景,指出非对称赶超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从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环境和态势来说,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采用不被竞争者所知的非常规策略战术、方式方法、途径手段,实现超越竞争者目标的一种指导思想。非对称赶超战略思想的核心要点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变”。所谓“变”,就是要识变、应变和求变。
报告结束后,刘立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吴琳,图/何涓】
【主讲人简介】
刘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在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cience,《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上发表中国科技体制和政策论文多篇,出版《科技政策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受邀在柏林、斯德哥尔摩、布达佩斯、新德里、哈瓦那、河内等地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