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考古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师生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

  • 图文/唐翼举 审核/尚雪
  • 创建时间: 2025-04-02
  • 10

为了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传承红色血脉,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3月26日,人文学院考古系教工党支部组织考古系师生前往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

香山是新中国诞生前夕的重要历史见证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北平香山。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运筹帷幄,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最后准备工作。香山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第一站。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起草了《共同纲领》,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和国歌,并筹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重要文献在此完成,为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考古系师生在党徽、毛泽东同志塑像及纪念馆匾额下分别合影留念,考古系一年级学生向老师和同学们简要介绍了香山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历程中的重要地位。考古系师生积极讨论,并在纪念馆展示的中共中央在香山大事记展板前驻足阅读,认真学习。

考古系师生在党徽下合影

 

考古系师生在毛泽东同塑像下合影

 

考古系师生在纪念馆匾额下合影


 志愿者唐翼举同学给大家讲解香山革命纪念馆的基本情况

纪念馆内陈列着许多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物及文件,它们都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书收录了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中共中央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在中国革命浪潮空前高涨的形势下,为准备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中央举行会议,分析和总结全国形势。报告正确分析和总结了两年来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具有纲领性质的文件,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具有指导意义。

 

1949年9月,解放社编华北新华书店印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赵光琛同志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的设计以及帽徽的制造式样等工作并完好保存了两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这两枚样徽是1949年4月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审定的。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开幕,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正式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与升国旗、奏国歌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54”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45个单位和9个方面的特邀人士,“28”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28年。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礼炮,于是从华北军区特种部队调用了较为轻巧、射程近的九四式山炮作为礼炮使用。开国大典当天,礼炮被整齐安放在天安门东长安街南侧一字排开,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正式举行,54门礼炮齐鸣。礼炮成为开国大典的重要历史见证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使用过的礼炮

考古系师生认真观看了纪念馆呈现的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影像资料,深入交流了心得体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时所说,“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香山革命纪念馆的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从《共同纲领》的民主协商到“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创新,从军民团结的渡江木船到进京“赶考”的警醒精神,香山的历史启示我们:唯有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力量、保持谦虚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作为考古系师生,我们要学习并传承好革命精神,建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