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假期间,人文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以“青春献礼二十大,实践砥砺新征程”为主题,组织全体成员深入农村、社区等地,在纪念馆主题学习、乡村振兴调研、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风采。
2025年3月5日,支部在线上召开了实践活动总结会,党员、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所悟,大家纷纷表示活动激发了他们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
下面为支部部分同学的感悟分享。
纪念馆主题学习
刘芳: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此次西柏坡之旅,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寻根,让我对党的奋斗历程和革命精神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在西柏坡纪念馆,我详细了解了党在这里的奋斗历程。从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指挥,再到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凝聚着党的智慧和力量。我深刻感受到,正是在西柏坡,党孕育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培育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以及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作风。这些精神品质,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参观过程中,我被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牺牲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史诗。这些英勇事迹,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此次参观西柏坡,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继承先辈们的遗志,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将把这次学习的感悟和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行动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吕弈诗:
在寒假期间我参观了位于广州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在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寻根党史。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建立的纪念馆,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再现了中共三大的历史场景,是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路,在被厚重的历史包围中,我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情怀与担当,也认识到在当下讲好党的红色故事,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乡村振兴调研
王秦歌:
2025年1月19日,我前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政腾牧业进行调研,这是一家经营兽药和饲料的商铺,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店铺的创始人陈志义先生曾在公社推荐下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修,毕业后在当地兽医站工作,为乡村养殖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如今,店铺由其儿子儿媳继承,并随着乡村养殖业的发展焕发新生。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使得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在疫情之前,养殖业在村里处于低迷状态,养殖户大多是老人,且养殖规模小,市场需求有限。然而,疫情期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选择养殖业作为生计来源,再加上政府对农村养殖业的大力扶持,如提供技术培训、资金补贴、产业链对接等,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畜牧业的发展。通过此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产业的复兴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政腾牧业的成长历程,正是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政府的扶持政策、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都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未来,我相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和乡村产业的不断升级,乡村振兴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让农村焕发勃勃生机。
陈明坦:
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开展的寒假调研中,我聚焦当地蔬菜种植大棚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二郎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与种植户及农业部门座谈,发现设施农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宿松县通过引入连栋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使传统大棚亩均用工减少40%,西红柿、辣椒等作物产量提升25%,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在宿松县的乡村振兴发展中,当地政府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基础工作,立足群众需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深刻感受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
民族文化传承
程瑞:
今年寒假我前往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丁司垱镇龙潭冲村,参观了村组织的民间非遗项目“舞龙”,带头的领队师傅详细给我介绍了扎龙的技巧和手艺,以及制作一条龙需要花费的时间。本地特色舞龙队伍由一名领头人拿着“龙珠”,一名身强体壮的青年拿着龙头,龙头重量约20kg,需要拿一整天,非常考验人,龙身和龙尾加起来约12人,根据需求可以适当更改龙的长度,除去龙头龙尾,龙身的数量一般是偶数为宜。通过一整天的记录和调研,我认识到“舞龙”这项传统习俗在湖北的传承和来源,不仅是人们对新年的庆贺,也展示了丁司垱镇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承载着广大居民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舞龙这项传统活动,让人民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营造了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郑锌煌: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街,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典范,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商贸记忆。近年来,该街区在保护并传承其独特文化的基础上,成功转型为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无里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深挖并展示了海丝文化、侨乡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多元文化元素。通过修复骑楼建筑风貌、建设主题口袋公园和文化场馆,街区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还提升了文化体验感。此外,结合当地美食和手工艺,五里街成功打造了一个集文化、美食、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五里街积极探索创新之路。通过引入央企华侨城集团进行复合式运营,街区不仅保留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还引进了知名品牌和南洋业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同时,街区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状元巡游”、“南洋风情艺术节”等,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影响力和游客参与度。永春五里街的经验表明,深挖并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力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