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古秤一斤为什么等于十六两——【春分工程】人文学院博士生党支部 “科学与人文”科普讲座2021第五讲走进双榆树中心小学

  • 赵思研
  • 创建时间: 2021-12-29
  • 566

2021122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博士生党支部组织的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科普讲座在双榆树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生马金进行题为《古秤一斤为什么等于十六两》科普讲座。此次讲座采取在录播室主讲,各班级利用多媒体同步转播的形式,全校近千名师生同时观看,达到全覆盖的宣传效果。

讲座伊始,马金通过询问同学们成语故事和计量单位制导入主题——古秤一斤等于十六两。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跟随课程安排以听故事的形式来认识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天文学基础知识,并趣味性地了解了诸多文化轶事。报告共探讨了古秤一斤等于十六两的五种情况,分别是星辰说、始皇帝功绩说、秦始皇御书说、始皇帝戏商人说、谶纬术说。

马金进行讲解

马金首先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古代星空中的北斗星、南斗星、太阳黄道上的二十八宿,并利用《山海经复原图》中的二十八山配合二十八宿诠释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古代科技思想。其次,在回顾始皇帝功绩的基础上认识了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地域划分。再次,以故事为引子,讲解了秦始皇御书说和始皇帝戏商人说,展示了始皇帝与吕不韦、李斯的历史故事。最后,结合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和《汉书·律历志》术文,详细了解了谶纬术在汉代古秤上的运用情况。课程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马金进行讲解

全场合影

科学与人文互动式科普讲座进中小学课堂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下的一项科普活动。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旨在向中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念与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文/马金 图/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