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科技史博士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文图/鲍傅臻
  • 创建时间: 2021-12-14
  • 922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及人文学院联合党委的工作部署,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021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博士生党支部组织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首先,由支部书记匡佳慧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相关内容。匡佳慧同志指出,要把握《公报》相关精神,重点是要深刻理解全会中审议通过的“两个决议”、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牢记四个伟大成就、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十大经验等内容。随后与会同志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历畅谈、讨论各自的心得体会。

支部书记匡佳慧主持会议

王晓萱同志:最近适逢钱学森先生120周年诞辰,他在20世纪50年代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与先进的科研环境,返回祖国,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钱学森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还有许多科学家和他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大多出生在清末民初,在庚款或其他赞助方式的支持下,前往美、英、法等国留学。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立中央研究院,也就是现在中科院的前身之一,这些留学青年当中的一些人学成后加入了中研院,成为该院各个研究所的中流砥柱,推动了我国科学事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后来,他们也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组织者与建设者。以我比较熟悉的一位科学家为例,他叫吴学周,我国分子光谱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加入了中研院化学所,一路成长为该所所长。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了初设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的所长,成为党的科技事业建设者之一。尽管在后来的社会动荡中,他的一只眼睛被严重损伤,精神也受到了不小的伤害。七十年代末,他恢复了工作,对于这段记忆,他并不抱怨,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1983年,他的身体状况变得很糟糕,而他在病床上,始终牵挂的便是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最终,他也如愿以偿。他身上所体现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使我为之动容无数次,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他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科技工作者在新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正是有这样一批人始终保持对党的高度忠诚与向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得以愈发先进。


支部成员王晓萱发言

罗依然同志: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第一章第三条第七款,明确讲到“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始终保持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党员应当充分关心周边同学的心理状况。尤其是最近临近博士开题、中期,一些同学因为学业上的困难陷入了精神上的煎熬。作为党员,我们应当在确保自身学习的前提下,多与这些同学交流、谈心,尽量舒缓大家的紧张情绪。在社会实践上,党员应当积极参与对社会有利的公益活动,以自身的理论知识服务群众。以本支部每年的“春风工程”活动为例,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进入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普及了科学精神,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正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原则。


支部成员罗依然发言

最后,支部书记匡佳慧同志总结强调,作为博士生党员,我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二要弘扬光荣传统,勇担时代使命。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今日,我们要有身为博士生党员的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自身的知识自觉承担起中华崛起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