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考古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全系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

  • 图文/马丁 校对/罗武干
  • 创建时间: 2020-10-06
  • 131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在考古学界引发了强烈反响。10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教工党支部组织全系师生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会师生结合自身工作畅谈学习心得体会。活动由考古教工党支部书记罗武干副教授主持。


罗武干书记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带领全系师生一起逐字逐句地认真学习了讲话精神:总书记对考古的关注由来已久,至少在正定、宁德执政时期就对历史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对考古工作发表重要论述。在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的讲话中,总书记指明了考古工作的根本任务。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也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总书记概括了考古工作的基本性质。尤其是第一次将考古提到了政治的高度:“考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总书记用“离不开”三个字明确了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不难体会出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我们正走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上,要想到达更远的彼岸、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必须寻根固本、鉴往知来,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深入学习历史,用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为续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全系师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了学习感想。

宋国定教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考古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当前和今后的考古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考古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这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系统的阐述考古学的意义价值和提出明确要求,可以深切体会习总书记对考务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结合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能够对我们的考古学科发展起到真正的助力作用,恐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件事情如果想成功,团队的合作和努力只是一方面,还要依靠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对于咱们系今后的发展,我个人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领导重视,努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与古脊椎所的实质性合作,积极争取学校及科学院的支持,在科学院及国科大内营造热爱考古、关注考古、重视考古的氛围。第二,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比如孙小淳院长通过对考古学科的调研提到要打通考古学与科技史之间的界限,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申报社科重大项目等。第三,多出各种类型的科研成果。不仅要有英文论文,同时也要有中文论文和专著等,要善于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多出有显示度的成果。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壮大,共同期待考古学的春天早日到来!让考古学为国家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蒋洪恩教授: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手段。古代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韵。时代呼唤我们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我国科技考古工作者不负众望,做出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并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习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这些科技考古工作者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考古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当适时宣传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广大群众对考古的关注度,将我国的考古学事业发扬光大。

尚雪副教授:习主席对考古事业多次进行了重要批示与讲话,体现了考古工作对认识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活动是人类脱离自然的束缚,开拓新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空间的最重要方式。因此了解先民的农业活动起源与发展过程成为揭示人类的发展史,认识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过程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作为作物起源地之一,起源的作物主要有黍、稷、粟、高粱、裸粒无芒大麦、荞麦、大豆、茶、大麻、苎麻等。近年来随着植物考古技术的推广,在稻作起源与粟作起源等重大的科学问题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但其他很多作物的起源时间、地点,发展与传播过程并不十分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在其他作物起源中研究力度,揭示农业的多样化,农业生产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加深认识。

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韩宾博士:习主席的讲话既是对考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考古工作比较高的定位与要求。我们做科技考古工作相当于考古研究的“显微镜”:一个方面是要把工作做细致,以细致工作为基础重构逝去的历史;另一个方面凸显了现代分析技术的重要性,以现代分析技术为手段拓展我们对考古材料认识的维度和深度。在系里各位老师的不懈努力以及相关经费的支持下,我们系科研条件有了较大的提升,我们有责任做出更高、更好的科技考古研究成果,助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建设。

2018级博士研究生刘晓迪: 今天系里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会议,罗书记通过学习和思考对会议内容进行了逐条的深入剖析,使我对目前从事的考古学业及日后从事的事业有了较为清晰的目标和进一步的认识。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批示,并将考古工作列入国家乃至世界文化事业的全局高度,也正是考古学在我国长期发展,考古研究者不断积累和坚持的结果。总书记的讲话预示着考古学的春天已来临,着实是振奋人心!对于目前正在求学的我们也是备受鼓舞。我们要坚持做好自己在学期间的工作,高水平完成学业,点燃热情,不忘初心,也是我们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

2020级博士研究生吕楠宁:习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条新闻迅速在考古界传播开来,成为了一件考古人共同庆祝的大事。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考古学事业前所未有的重视,标志着考古学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大好时机。在科技考古方面,外国的考古工作虽然开展的比较早,科技考古的理论与方法也比较超前。但是,随着多年来中国考古的发展,考古材料越来越丰富,而且我们能够熟练运用科技手段阐释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考古学问题。此前可能更多的是“西为中用”的状态,现阶段及未来我们要积累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考古成果,增强文化自信。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充满了动力与信心!

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颖:经过今天的学习,我对考古学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高度:我们的学科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学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作为一名刚步入科研生活的考古人,一方面,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从机理层面解释文物产生病害的原因;另一方面,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视角,从文化交流,文明传播的视角解读材料。另外,要重视科普宣传工作,不能将研究结果存放在象牙塔中,要让这些研究成果走向大众。

2019级硕士研究生崔梦洁:相比于传统考古学,科技考古学在大众的眼中是更加陌生的。虽然我们一直很重视科普工作,但是由于科技考古的研究内容围绕着各种科学实验,这使得如果我们只把科普工作停留在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或者将充满数据图表的文章转述成文字,科普的内容对大众来说既晦涩又缺乏吸引力。我们可以尝试改变科普工作的方式,把科研成果与博物馆的展陈等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化繁就简,化虚为实,从科学的角度重塑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思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考古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无数成果都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无论是五万年前的人类走出非洲,南岛语族的扩散,还是珠饰铁器的贸易传播。我系多年来也立足于新疆,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领域中做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为当今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国科大考古的力量。在当今愈发紧张的国际态势之下,考古学可以告诉世人们合作共赢才能解决难题,全球化是过去也是未来。

2019级硕士研究生农旷远:进入考古系后,时常会问自己所做研究的意义所在。前些天与朋友整理新疆地区的土样时,发现了许多木炭,进而讨论到当地人生火是直接采用植物材料,还是先制备木炭再生火。当时就感受到,生活中的一点思考或者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研究,在将来都有可能帮助我们更真实地回溯古人的生活模式,现在所做的研究对于解读历史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意义。在短暂的考古学习后,我愈发感觉到考古学给人呈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材料愈丰富,对历史的解读更真实。在今天,国际上对中国早期历史的真实性仍存在很多的质疑声,考古学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更有底气地去定义自己,而不是让别人主观地定义我们。

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敬朴:习总书记作为政治家,对于考古工作的意义、我国几代考古学者的成就、当前考古界面临的任务都有十分系统、独到的认识,与考古学家的著述在整体意义以及专业性上相差无几,这与他长期以来对考古的高度重视和浓厚兴趣密不可分。作为政治家,总书记对考古学的总体认识不亚于考古学家,同时又超越了考古学。他从更宏伟的历史角度、更深刻的现实立场出发看待考古学,使得考古学问题成为涉及到民族复兴、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是重视,也是鞭策。考古的春天就要到了,考古学科能够发挥更大的贡献,考古人需要承担起更大的历史重任。

2018级硕士研究生刘妍: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考古学的理解和支持。段清波先生曾说:“考古,重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考古学,使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得以血肉相连。”先生的话语和总书记的报告都明确指出考古(学)的重要性。我们应当以田野考古为基础,文物保护技术为方法,文化遗产价值为目标,并且切实践行公众考古,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它对于我们提高“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018级硕士研究生蔡慧娉: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学这个有利的情况下,考古作为交叉学科,本来就是科技和历史的一个非常好的过渡,科技考古更是过渡部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作为考古行业的学生就更应该好好学习,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将我们自身的能力,尽管可能很微小,也全部地投入到考古的研究中去,紧紧抓住这次机遇。我自己的研究目前是聚焦在早期的历史阶段,就同位素方面来说,之前很少去研究历史阶段,因为有文献的记载,但其实文献记载是不全面的,用科技考古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补充,或者直接去解释历史问题。以史鉴今,解决了历史的问题,也会对如今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这其实也就是我们从古代传承下来并一直需要坚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晓婷: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后,作为一名考古学专业的学生,我的内心备受鼓舞。自己对考古学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更加懂得了我们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总书记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也正是如此。各民族所创造出的多姿多彩的考古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苏秉琦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因此,在考古学研究中,考古人还应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中原之外的其他边疆考古文化上,展开深入的讨论。对于个人而言,应坚守心中考古梦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为是求新。

2018级硕士研究生孙诺扬:考古学的春天近在眼前,而我们要迎上去积极拥抱这盎然生机!作为考古学道路上“初来乍到”的“小学生”,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脚踏实地地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但同时也要不忘初心:我们要深刻的明白科技考古的根本目的并非利用仪器来获得数据,而是要解决数据背后隐藏的考古学问题。数据是冰冷的,唯有与考古学背景相融才能重获新生。同时,我们也要时常举目远眺。我们要开阔视野、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让世界认识我们、了解我们,才能在交流沟通中逐渐获得一定的国际话语权,才能文明互鉴,才能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我们在搞科研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搞科普,要让大众知道我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要与他们一起分享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样我们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才能更具中华精神!

2019级博士研究生赵美莹: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相关讲话,我备受鼓舞,特别是聆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感言之后,更觉振奋。希望趁着这阵吹响考古学的春风之下,我们每一位考古学生和考古工作者,继续戒骄戒躁,有一分物说一分话,当老实人做踏实事。在春天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加油!

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李静:习总书记的讲话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总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考古学的重要性:“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深化了历史场景。”同时,总书记对考古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落实到我们个人而言,要求我们本着“求真务实、格物致知”的学习态度,不断加强科研能力训练,打好基础,为学科发展建设作好准备!

2018级博士研究生马丁:中华民族对祖先的崇拜,是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独特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考古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揭示我们的文化基因的一门学问。习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将考古提到了政治的高度,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这预示着我国考古学科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我感到无比幸运和振奋,一定牢记总书记教导,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产出具有较高价值的学术成果。

最后,考古学与人类学系主任杨益民教授谈到:习总书记的发言为考古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主要任务,也是对科技考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领域的紧密合作。科技史的研究材料主要是文献和实物,对古代实物开展科技分析是科技考古的主要任务,科技考古是研究古代科技史、尤其是史前科技史不可或缺的途径。显然,科技考古是链接科技史和考古学的主要纽带。基于科技史的学科特点,我们要思考如何深入发掘和阐释我国古代丰富的科技成果,比如古代无机文物的高温加工技术、冷加工技术、湿化学和农业、食品中的科技内涵;立足中科院的优势,我们要继续探索将前沿科技手段应用于古代遗存的分析;尽力在科技考古领域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和科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已往的传统,与考古学家密切合作,通过考古材料的研究,坚定文化自信,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做好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