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举办2019级研究生“名家领读经典”活动

  • 文/吴晓斌 图/朱美林
  • 创建时间: 2019-09-23
  • 1181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19年北京高校新生引航工程名家领读经典活动于922日在雁栖湖校区教一306召开。此次活动由人文学院联合团委主办,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邀请马石庄老师领读,李敬朴同学担任主持,人文学院、外语系以及心理学系2019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马老师带领同学们重温红色经典——《毛泽东选集》,提出要读经典著作,做有用研究。

 

马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经典

922日下午1830分,活动正式开始。马老师一开场便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以及当代青年应该读什么样的经典。针对第一个问题,他以当代学习研究做喻,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名家领读经典,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经典,马老师列举从古至今的经典人物与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孔子的《论语》、司马迁的《史记》等,均为流芳百世的著作,也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同时他也提出:那些上马打天下,下马写文章的人写出的著作才可称之为经典。如中国历史上的王阳明,不仅擅长作战,还擅长治理国家,因此做出来的学问是真学问;以及我们的主席毛泽东同志,他的知识是用革命、用战争、用失败、用胜利总结出来的,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真知识、经典知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同学们认真聆听

对为什么要读经典以及当代青年应该读什么样的经典的问题,马老师也做了回答。马老师表示,经典都是经过人类社会检验的,能给人以启发的东西,是经过一代代人继承、批判、发展的知识理论,其形式可能发生变化,但关键内核不变,值得深入学习。马老师还表示,当代青年要读孔子、读苏格拉底,但更要读现代经典,因为现代经典距离我们更近、对我们更重要。马老师还鼓励我们不仅要读自己学科内的书籍,还要读学科专业之外的经典著作。尤其在场的大多是社会科学相关的研究生,更要读好政治书、做有用的学问、为祖国做学问,不做学问、祸国的学问。马老师还以亲身经历劝诫同学们珍惜时光,处于两个一百年之间的青年正是发光发热的时候,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以个人努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接着马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要生平事迹和主要著作内容。马老师讲,我们为什么要尊敬毛主席,因为他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学霸中的学霸。青年时期的毛主席,不仅文采斐然,且有救国救民之大志,非我辈所能仰望。并且,31岁的毛主席已在国民党宣传部任代部长,但他后来毅然决然放弃这一切,去革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的经济幸福,胸怀之广阔,更令人景仰。马老师还列举了毛主席的多篇文章及著作,详细叙说毛主席的思想,比如讲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的报告》时说到,毛主席重视实践,并且从那时候就重视农民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谈到长征时共产党面临危急情况,但毛主席毅然给出共产党必然可以存在并且壮大的理由;《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马老师还着重推荐我们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提到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马老师也提到了《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并且在谈到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时还特意举例老师与学生的矛盾的处理,风趣幽默又言简易懂。


同学们踊跃提问

提问环节李敬朴同学问道《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谈到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要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但是历史表明很多情况下做不到,该怎么理解?马老师回答: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多为理想状态,需要努力追求才能实现。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满的理想,才鼓励我们去改变骨感的现实。就像有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指引我们建设成了现在这样强盛的新中国,而未来的梦想更需要我们青年去努力实现。最后马老师衷心地对大家提出建议,要读书,更要读经典书,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思想、学方法,学经典中不变的关键内核。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反响热烈,更发人深省。


 

【领读人】马石庄,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99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总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