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侠客梦——从金庸看中国武侠—— 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科普讲座走进蒲公英中学
2023年11月14日,“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科普讲座”之《千古文人侠客梦——从金庸看中国武侠》在北京大兴区蒲公英中学八年级四班顺利开展。
本次讲座共分为“中国‘武侠’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走进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后武侠时代’及‘武侠精神’总结”三个部分,由来自人文学院传播学专业的2022级研究生张健同学主讲。
在第一部分“中国‘武侠’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中,张健同学从历史上古书典籍中关于“武侠”的记载开讲。从春秋时期孔子的“文者为儒,武者为侠,以直报怨——侠也”,到汉代《史记·侠客列传》记载的朱家、剧孟和郭解三位游侠,再到唐朝以李白为例仗剑走天涯的任侠和宋朝的《杨家将》《岳飞传》以及明清时期的《水浒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最后再到近代以金梁古温为首的四大新武侠小说家,中国的武侠文化可谓贯穿古今,历史悠久。
在第一部分结束之际,张健同学和同学们展开了一个互动环节,以暑期热映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为例,通过询问“唐代三绝”、“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冠世”等历史知识和诗词指代的互动,同学们的情绪瞬间被调动了起来,并展开了各自对“中国武侠历史上,谁是‘天下第一’?”的探讨。
在第二部分“走进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中,张健同学以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为例,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中国武侠”的底蕴和魅力。首先,张健同学通过讲述《倚天屠龙记》中“六大派合力围攻光明顶”、《笑傲江湖》中“五岳并派大会”、《雪山飞狐》中闯王宝藏等故事,和大家一起深入理解了“武侠”的概念:“武侠”既指“武”(武功、武术、武艺),也指“侠”(其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诵义者也),“武侠”贵在“侠义之道”。其次,张健同学通过讲述《射雕英雄传》中“华山论剑”、黄裳与《九阴真经》、独孤求败与“独孤九剑”、《倚天屠龙记》中郭靖黄蓉为保大宋,重出桃花岛奔赴襄阳、抵抗蒙军数十载,最终不敌城破,以身殉国、《天龙八部》中萧峰不愿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以一己之力极力阻止了辽帝攻宋,最终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等故事,让大家明白了“天下第一”的三种境界:第一,“武侠”:勇武好斗,与人争锋;第二,“宗师”:淡泊名利,静心钻研;第三,“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最后,张健同学按照金庸作品的时间顺序,分别讲述了其中蕴含的“儒释道”思想、金庸作品风格的变迁和在命名人物、地点、排名、武功招数时处处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第三部分“‘后武侠时代’及‘武侠精神’总结”中,张健同学向同学们讲述了继“金古梁温”之后,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迎来了以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演员为代表的“后武侠时代”。在这期间故事由古代转变为近现代,“武”由“武功”变为“武术、功夫”,但侠义之道或大或小,依旧不变。张健同学特别指出,在“后武侠时代”,中国“武侠”和“功夫”真正走到并影响了世界。李小龙的《龙虎争斗》《精武门》,张艺谋的《英雄》,李安的《卧虎藏龙》都以一种新的视角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武侠。最后,张健同学总结了“武侠精神”的内涵:所谓“武侠”,其实是沉淀在我们民族血脉里的一种血性而正义的传统,是道德与勇气,是中华民族的脊骨。同学们深受触动,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纷纷讲述了各自心目中的“大侠”:“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爷爷、“抗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例的“两弹一星元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所为,行侠仗义”,张健同学通过本次科普讲座,给蒲公英中学八年级四班的听讲同学们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同学们纷纷表示很开心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一节课。本次讲座不仅启发了他们在课余时间去接触和了解以金庸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武侠文化,更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未来立志做一名报效祖国的“大侠”,做好中国“武侠精神”的传承人,讲座最终在大家的阵阵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