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子参观考古陈列室——感知历史,放眼未来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考古陈列室就是我们的小小博物馆!”2022年3月17日下午2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人文学院的学子们在学院学生会组织下来到位于人文楼三楼的考古陈列室进行参观。

考古陈列室即“科技史与考古标本陈列室”,在习总书记“考古百年贺信”及2020年“九·二八”讲话精神鼓舞下,以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为契机,在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人文学院于2021年5月在雁栖湖校区学园一北楼218室将之建成并对全校师生开放,这是国科大科学技术史、考古学科在博物馆领域的一项具体实践,也是对国科大考古系十几年来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一个总结。为了让同学们“亲近”文物,让文物“走近”普通人。2022年考古陈列室重新按下启动键,走向常态化开放、志愿者讲解的新模式。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见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考古陈列室的负责人宋国定教授为人文学院的同学们介绍着这座位于学园一的“博物馆”。它以“科技、人文、考古”为主题,弘扬考古学科的重要性,强调科技分析手段之必要性。其中展品突出“一早一晚”两个特点,早的以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为代表,兼有新石器时代的部分磨制石器;晚的以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瓷器或瓷片标本为主,兼有汉魏以后的陶器、画像砖和画像石标本。在对考古陈列室做了基本了解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走进陈列室感受着不同时期的展品之美。

考古陈列室

人文学院宋国定教授向参观师生介绍考古陈列室成立过程

 “真是令人大饱眼福”,“这就是VIP参观啊!”“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和考古这么亲近。”人文学院的学子们赞叹不已。

志愿者谷天旸落落大方地向参观陈列室的同学们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考古陈列室的志愿者谷天旸,现在我带领大家走近……”尽管是赶鸭子上架,初次为同学们进行讲解,但她早已把内容烂熟于心,熟练地讲解陈列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耐心地解答观众们提出的问题。“欢迎同学们预约来到考古陈列室,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好的肯定。”

讲解员杨雪钦老师(右)和志愿者谷天旸同学(左)

让我们跟随人文学院学子参观的脚步一起回顾下这趟有专属志愿者讲解的美好旅程吧!

展览三大部分解读

第一单元:“商代中期的祭祀礼仪及其主要载体陈列”。

内容包括郑州小双桥商代都邑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比安阳殷墟甲骨文年代更早的朱书文字的载体——“陶缸”残绘有朱红色图案的石质礼器残块、商代原始瓷器残片、涂朱陶片等与古代礼仪制度相关的重要文物标本。同学们听完讲解后对“陶缸”残片上的朱书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其是听到其与甲骨文有所关联后,纷纷凑上前来想要一探究竟。同学们仔细地辨认着这些文字,试图与脑海中甲骨文的形象作对比,看看有何关联。讲解员杨雪钦老师和志愿者谷天旸同学更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倾情讲解,帮助同学们联想。

 

第二单元:“画像石与画像砖”专题陈列。

内容包括中国汉代画像艺术介绍、淅川申明铺遗址考古调查采集的汉代画像砖、模印年号砖、文字砖、花纹长方砖和曹操墓出土画像石残块、汉代瓦当等与古代墓葬葬制相关的建筑材料。

画像砖上各种繁复的花纹和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同学对砖上模印的“甘露三年”几个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讲解员耐心地解答道:“这是这批墓砖烧制年份记录,其实砖上完整的文字是“甘露三年八月十日周氏造”意思是这批作为商品的小砖是某年某月某日由哪一家砖厂制造的,标示出这批产品的生产时间等身份信息,同时也表明周家的砖厂在当地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这就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王麻子”剪刀和“景德镇”瓷器。这里的“甘露三年”有可能是汉宣帝的第6个年号,也就是公元前51年,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块砖已经有两千多岁的高龄!一般印有具体年份的文物标本,我们才能推算出它们的绝对年代。”经过一番详细地解释,同学们恍终于然大悟,大家无不对讲解员过硬的专业知识表示赞叹。

 

第三单元“中国瓷器发展简史”专题陈列。

内容包括人文学院黄荣光教授捐赠的瓷器(片)标本、制瓷工具、窑具和考古系调查采集的瓷片等实物标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瓷器发展水平。

展柜中陈列了来自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样品,分别来自汝窑、龙泉窑、云南建水窑、西武当瓷窑等......这些标本包括青花瓷、影青瓷、红绿彩瓷、白底黑花等著名瓷器种类。同学们见到各色各样的瓷器,不由得深深感叹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工艺的发达和精湛,同时也生发了许多思考。其中有同学就瓷碗碗底饼足的演变过程感到好奇,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更加实用还是为了美观呢?讲解人员表示这是个好问题继而解释道:“这种变化更多是出于实用性,能使瓷碗更加轻便也更易叠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瓷工艺的进步和瓷窑烧造方式的变化”。

 

“虽然考古研究历史,但绝不代表这是一门古老的行业。实际上,它需要不断有新技术的加入。”人文学院2021级科技考古专业陈清乐同学参观后说。

人文学院2021级科学技术史专业的郭煜宸说:“正如宋老师所说,考古学科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手段的介入也使考古学研究内容更加充实客观,羽翼更为丰满,做好考古学的研究能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也想做志愿者了!”人文学院的学子们参观完考古陈列室后,仍是心潮澎湃。宋国定教授笑着表示肯定:“我们确实要招募更多的志愿者,为大家讲解文物故事,这同时也是考古陈列室的愿景之一。”

积极踊跃的志愿者们也为考古陈列室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借助校内博物馆的翅膀,其“文化中枢”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传统文化魅力四射,产生强大的吸睛力、圈粉力。人文学院学子们通过此次考古陈列室的参观活动,激发了对文物的热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考古陈列室的志愿者为国科大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此次活动也提升了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对树立国科大同学的文化自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文:朱琳琳、陈清乐

图:赵思研、陈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