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担负青年人时代使命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硕士生团支部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为缅怀“两弹一星”伟大事业,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2022年3月18日上午10:00,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硕士生团支部同学迎着春雪,一同前往“两弹一星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硕士生团支部出发参观合影留念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于2015年9月12日正式开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后山半山位置,是中国科学院利用怀柔火箭基地原址进行改造建立的。纪念馆分为中科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厅、中科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厅、中科院早期学科历史展厅三部分,展出 “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照片和实物等。


“两弹一星”纪念馆沿途景观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无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先辈们,许多人的贡献乃至姓名都是时隔多年后才公开披露。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先生,在我国的核武器研究事业遇到了严重困难的危急时刻,紧急返回国内参与核武器研究,在必须改头换面执行绝密任务之时,先生一句“我愿以身许国”振聋发聩,此后王淦昌变为王京,错过子女的成长和家人相聚,音讯全无;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为“两弹一星”研制呕心沥血,临终前念兹在兹的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先驱郭永怀先生从青海试验基地赶回北京时因飞机失事牺牲,但遗体被发现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护住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公文包……在建设年代,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奉献给国家,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也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永久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讲解员讲解“两弹一星”科学家故事

随后,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同参观了中科院“两弹一星”事业展厅。当耳边讲解的声音和眼前所陈列的模型一同出现时,大家仿佛走进了那段充满艰难困苦却又光荣伟大的岁月。大量的文字、图片、信件等载体,不仅记录着“两弹一星”工程背后的故事,也无一不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21级硕士生团支部同学在“两弹一星”纪念馆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温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肩负起属于青年人的使命。

文/刘祎哲 图/刘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