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1日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党委主办、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的学生成长系列讲座第一讲——“职业生涯规划”在雁栖湖校区教一304成功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伟受邀为雁栖湖师生倾情讲解如何借助“规划职业生涯”来“规划未来,把握现在”,帮助同学们多层次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由人文学院学生主管赵思研主持。
讲座开始
讲座共分为四个主题: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职业目标——关于成功的定义、职业起点——自我分析、把握现在——提前行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梁老师首先用职业和事业的区别来引入话题,她认为事业是一件与本心更加符合并需要更加用心去做的一件事,而职业更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工作,是一种获取报酬的途径。接着,梁老师系统阐述了职业的三个特征,即经济,社会,技术特征。她指出这三个特征是我们进行职业选择的出发点,我们不能企图兼得,要有取舍。最后,梁老师指出职业规划十分重要,职业生涯是贯穿了个人整个工作时期的工作经历的组合,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尤其在瓶颈期,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使人生效率大大提高。
二、职业目标——关于成功的定义
清晰的职业规划需要我们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围绕如何发掘我们的真正需求展开。梁老师首先用一个韦恩图直观地说明:最理想的职业应当是适合做(个性,心理)、能做(动机,价值观,兴趣)、想做(能力)这三要素的完美结合,但找到这样完美的职业概率极低,现实中一般只能做到其中一个或两个元素的融合,这就需要我们对自身进行不断地认知和调整。价值观作为基础会影响人生目标的选择,继而产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方向,这种不同方向的选择又决定个人精力的分配和投入,从而导致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及需求千差万别。除此之外,个人和组织还存在三重匹配,这也决定着我们的成功与否。三重匹配分别是个人能力特质与职位的匹配、个人性格特质和团队风格的匹配、个人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的匹配,梁老师还举出相应的例子强调职业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向成功。
三、职业起点——自我分析
了解自己有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是职业规划中必须考虑的一点。在讲座的第三部分,梁老师分享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与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并对其进行解读,梁老师认为完整的自身优势分析必须建立在相对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对目前的职业或目标中的职业是否可以增加和保持,而劣势是否可以减少和转化,但无论怎样,自身优势的分析不能完全依靠各种测评,测评的目的不在于告诉我们适合做什么,而是让我们思考我们不适合做什么,这是对自身进行全面认知的一个参考手段。
四、把握现在——提前行动
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后要如何去规划和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梁老师认为要着重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其中做好时间管理是关键一点。做好时间管理首先要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再做好计划。对待不紧急但重要的任务,建议将之分成多个小任务,每天坚持完成。在做任何决定时应当走一步看两步,眼光需长远。有关于技能的培养,梁老师建议同学们要重视培养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学会倾听、换位思考、有效表达,并生动地举出与导师沟通的情景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沟通技巧的应用。
讲座上,梁老师讲授了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清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其中还分享了诸多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思考等等干货,贴合实际,语言亲切且幽默风趣,让同学们深受启发,生发许多思考。
“成长引航系列讲座”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党委主办,人文学院学生会承办的系列活动,旨在从专业认知、学涯规划、身心健康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专业认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着力打造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文:陈清乐、朱琳琳
图:刘晋国、陈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