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明德讲堂M519报道:探寻芭蕾的起源——人文主义审美理念与文艺复兴宫廷舞蹈

  • 创建时间: 2018-11-09
  • 2274

        2018年10月22日晚,明德讲堂第519期讲座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北京舞蹈学院张延杰副教授受邀主讲,为同学们带来题为“探寻芭蕾的起源——人文主义审美理念与文艺复兴宫廷舞蹈”的精彩报告。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张教授首先从芭蕾的形成时间和地点讲起。语义上,法语中的芭蕾(Ballet)来自于意大利语“Ballare”,涵义是“to dance”,也就是说这个词最初意味着一切跳舞的行为;而芭蕾舞形式上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宫廷舞蹈。

        文艺复兴绘画作品中的舞蹈题材大体有几种——对异教、色欲的神学批判,纯洁神圣的天使之舞,古代神话题材的演绎,民间庆典舞蹈和团结友爱的政治隐喻。

        而在历史上,宫廷舞蹈则起源于中世纪的民间舞蹈,如布朗里(Branle),后演变成为低舞(Basse danse)、孔雀舞(Pavane)、加亚尔德(Galliard)等宫廷舞会舞蹈种类。此后,宫廷舞蹈也衍生出了假面喜剧(Commedia dell’Arte)这一表演形式,这也是戏剧和舞剧的前身。此后,随着政治联姻,宫廷舞蹈从意大利传到法国,并被发扬光大。公认的第一部芭蕾舞剧是1581年法国王室庆典上的“王后喜剧芭蕾(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它是舞蹈与诗歌、音乐的完美结合。随后在路易十四时期形成了小步舞(Minuet)。

        1700年之后,随着职业芭蕾演员的出现和剧场形式的变化,芭蕾舞走出宫廷走进剧场。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芭蕾舞演员才在画家德加的画作中成为真正的主题,得到了主流艺术的认可。



主讲人简介:

        张延杰,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文化史,西方舞蹈史,欧洲文艺复兴。近年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文化艺术研究》及《民族艺术研究》等期刊发表西方舞蹈史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并出版专著《文化史视野下的西方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