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科学与人文讲座”2018年第17期报道: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科技史:理论与案例

  • 王广超
  • 创建时间: 2018-11-10
  • 1416

2018年11月2日下午14点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与人文讲座”2018年第17期在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1-1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北京科技大学章梅芳教授就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科技史:理论与案例”进行了报告。中国科学大学人文学院刘晓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首先,章教授回顾了“女性主义”学术思想的缘起。“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包括了“男女平等的信念”以及“一种社会变革的意识形态”,旨在消除对妇女及其他受压迫的社会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政治上的歧视。章教授特别强调了“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差别。在英文中,两者都被称之为feminism。“女性主义”是目前国内妇女研究界的流行译法。当与妇女运动等实践相关时,译为“女权主义”。和妇女运动相关的实践是指兴起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女权主义运动浪潮”,那次运动的基调是消除两性差别,并逐步演变为更广泛地致力于让女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获得平等的权利和身份,以及维护第三世界妇女的权利。

接着,章教授梳理了“女性主义”的主要学术流派。“女性主义”学术研究大致包括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和社会性别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与全球女性主义等多个流派。这些流派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存在激烈的内部冲突,但在学术研究上共享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如“社会性别”(gender)和“父权制”(patriarchy)。

章教授继而导引出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有三点。第一,寻找传统学术中被忽略的女性,承认女性在各学术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批判各学术领域既有规范对妇女的限制和歧视,寻找女性处于边缘位置的原因,反思各学科框架对女性造成的约束和压迫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系统改变对既有学术领域基本问题和研究范式的评价以及形成这些观念体系的源头。第三,用理论结果指导实践、支撑实践。

那么实践中如何将“性别”与“科学”关联起来呢?章教授将传统的“隐喻”的二分法(心灵-自然、客观-主观、公共-私人、工作-家庭,理性-情感等)向“性别”维度进行了扩展,从而可以从理论上将“性别”与“科学”关联起来进行研究。

最后,章教授回顾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补偿式研究”阶段,重点寻找科学史中被忽略的杰出女性;第二阶段为“批判编史学”阶段,通过引入批判性分析维度试图超越第一阶段。然而两个阶段都存在缺陷与不足,由此促成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新拓展——“转向非西方知识体系”的“中国的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

章教授以两个案例:“民国时期大众报刊上性别话语与科学话语的交织及其内涵”、“二十世纪50-70年代‘铁姑娘’现象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性别与技术的复杂关系”,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独特魅力,并介绍了《繁盛之阴》与《技术与性别》两本专业书籍作为课余拓展读物。

报告结束后,章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场下也有很多同学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曹玫,图/曹玫】

【主讲人简介】

章梅芳,女,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科学文化、科技与社会。已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书评随笔50余篇。